玉米二次包衣都能防什么病虫害?

发布日期:2021-09-10 18:41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以春玉米为主,适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土壤10厘米处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较适宜。种植前,需深翻土壤至少30厘米,结合土地整理,每亩施入1000公斤腐熟农家肥,提升土壤肥力与透气性。玉米生长周期需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成长、拔节、抽穗开花、灌浆及成熟等阶段,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对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选用优良品种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品种,优选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成玉888。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和包衣,以提高种子活力、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播种时应确保土壤墒情良好,种植密度视品种特性而定,调整株行距,一般为20厘米至75厘米之间,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播种深度以3厘米至5厘米为宜,播种后覆土并适当镇压。为防止田间杂草,适时清除禾本科、阔叶类及莎草科杂草。

土壤管理中,适时翻耕可改善土壤结构,中耕除草在播种至出苗期、拔节期、抽穗前后进行,有助于疏松土壤、增强透气性和蓄水能力,配合追肥促进根系发育和植株健壮生长。

追肥与灌溉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期,每亩施入尿素10千克,第二次在抽雄期,每亩施入尿素20千克,视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定期灌溉。玉米授粉期间,如遇不良天气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花丝外露时用长条竹竿或细绳轻轻摆动植株,帮助花粉散落,提高授粉率。

防治病虫害是保护玉米健康生长的关键,常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等,虫害有地老虎和蚜虫。防治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合理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适时施肥灌水,必要时使用化学药剂,应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