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白粉病是一种由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新梢、花、幼果和芽。受害部位表面覆盖白色粉状霉层,叶片正面多于背面。嫩叶受害后,叶背出现稀疏白粉,叶片扭曲皱缩,颜色变淡至紫褐色;严重时全叶布满白粉,部分叶片干枯脱落。新梢受害呈灰白或暗褐色,长势细弱,节间缩短,木质化程度下降;严重时新梢无法伸长,甚至死亡。花芽受害,则不能正常开花或花小而畸形。幼果受害后果面出现网状锈斑,病部硬化,形成裂纹。被害芽干瘪尖瘦,春季发芽较晚,抽生的新梢和嫩叶即带病菌。病菌以菌丝潜伏在芽的鳞片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幼嫩组织。早春是病害发生和分生孢子传播的重要时期,5~6月为发病高峰期。
病菌主要侵染苹果幼嫩组织,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潜育期3~6天。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利于发病;果园密植、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树势衰弱等,均有利于病害流行;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金冠、国光、青香蕉等易感病,元帅、红星、祝光等品种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包括: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剪除病枝、病芽和病梢;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修剪时尽量去除病枝、病芽,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根据发病情况,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等杀菌剂。病重地区应更换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发病初期要及时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65%代森锌5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0.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