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瘟在秧田期发生,病苗茎基部变黑褐色,整个秧苗卷缩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灰绿色霉状物。叶瘟受害叶片因气候条件和品种的抗病性而异,主要有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病斑。先发生在叶片、枝茎、穗颈等部位,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逐渐干枯死亡。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叶瘟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棱形、内灰白外黄色、中间有褐色坏死的病斑或圆形水渍状灰绿色病斑。发生穗颈瘟时,穗颈上先出现灰黑色病斑,后全穗变成白色。粒瘟发病早的谷粒颖壳变成灰白色,形成秕谷,发病晚的谷粒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可使米粒变黑。叶瘟慢性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内环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长1厘米左右,亦有达2-3厘米的。病斑两端常有纵长的褐线,在多湿条件下,背面产生少量的青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喷洒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