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水稻赤枯病发生因素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1-03-02 22:58

气候是主要因素,高温高湿易导致赤枯,其次是缺素和药害及长期深水。

缺钾型和缺磷型是生理性的。稻株缺钾,分蘖盛期表现严重,当钾氮比(K#O/N)降到0.5以下时,叶片出现赤褐色斑点。多发生于土层浅的沙土、红黄壤及漏水田,分蘖时气温低时也影响钾素吸收,造成缺钾型赤枯。缺磷型赤枯生产上红黄壤冷水田,一般缺磷,低温时间长,影响根系吸收,发病严重。中毒型赤枯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厚,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如绿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插秧期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以后气温升高,土壤中缺氧,有机质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有机酸、二氧化碳、沼气等有毒物质,使苗根扎不稳,随着泥土沉实,稻苗发根分蘖困难,加剧中毒程度。

因田间经常积水,加上管理技术跟不上。

水稻赤枯病低温干旱,缺磷易发生。

秧苗素质差,低温阴雨,土壤沉实,水深缺氧,缺磷钾等。

引起水稻赤枯病的原因有缺磷,钾肥。土壤中有毒物质过多,造成中毒型坐蔸也可引起赤枯病。

引起水泡赤枯病的原因有几个。

引起水稻赤枯病害有:1、缺素。如缺磷钾肥、缺锌等。2、低温冷害。秧苗移栽后低温多雨或者田块冷㓎等。3、中毒。主要是有机肥没有腐熟,或者有机质含量过高造成。

(以上为本站整理农技人员经验所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