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黄萎病的发生规律?

发布日期:2021-01-29 21:42

病原主要在黑尾叶蝉体内和几种野生杂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7月后卵阶级的叶蝉从早稻田病株上获毒,迁飞到双季晚稻上传毒,引致晚稻发病。越冬代若虫从晚稻病株上获取毒原后越冬。叶蝉个体亲和力取决于叶蝉获取类菌原体的迟早及冬季气温高低,若叶蝉冬前获毒早,冬季气温越高,则越冬后具侵染性个体愈多。由于叶蝉从取食病原体到传病这段循回期长达27-90天,因此发病缓慢。生产上生长后期染病的,减产较少。但染病稻在茬长出的再生稻苗或再生稻仍可发病,成为侵染源。长江中下游稻区早稻染病后于7月中旬后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