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的特点,在农业机械中被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大修中,齿轮的检验一般多采用手摸感觉法和量具测量法。疲劳剥落、裂损、折断多采用目测法检查。下面以轮式拖拉机驱动桥主传动齿轮为例,介绍齿轮的修理技术要求:①齿面磨损一般不得大于0.5mm,②主、从动锥齿轮的疲劳剥落点面积不得大于一个齿的25%;轮齿损坏(不包括裂纹)不得超过齿长的1/5和齿高的1/3。在上述情况下,主动齿轮轮齿损伤不超过3个(相邻的不超过两个);从动齿轮轮齿损伤不得超过4个(相邻的不超过3个)。如仅损坏一齿,要求可酌量放宽。③主、从动圆柱齿轮轮齿损伤(不包括裂纹)应不大于全齿长的1/6和齿高1/3。④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轮齿工作面的损伤,应不大于全齿长的1/4和齿高的1/3,一个齿轮上数量不多于3个。行星齿轮球面和半轴齿轮端面如有擦伤,其深度不得超过0.25mm,擦伤面宽不得超过工作面的1/3,否则应予修磨。⑤对于损伤不严重的斑点、毛刺、擦伤,应予修磨后使用。对于损伤超过规定的齿轮,一般应更换。
磨损是齿轮损坏的主要形式。齿轮经过长期工作后,齿轮表面的磨损会逐渐增大,乃至齿轮的正常啮合印痕和啮合间隙被破坏。齿轮牙齿表面有时磨损速度很快,短时期内啮合即遭破坏,引起这种磨损的原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齿轮裂纹是一种范围很广的缺陷或损伤,它包括淬火裂纹、磨削裂纹和疲劳裂纹。轮齿折断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疲劳折断、过载折断、剪切折断。点蚀是指表面或齿表面的交变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引起的损坏。根据损坏程度可分为初试点蚀、损坏性点蚀和剥落。严重时剥落可以连成一片。当齿面的循环接触应力超过材料的接触疲劳极限时,在齿面或离齿面一定深度处产生微细裂纹,裂纹逐渐扩展,微小金属片从齿面剥落形成凹坑,造成点蚀。非扩展性点蚀齿面经跑合后接触面积增大使载荷分布趋于均匀,应力降到疲劳极限以下,点蚀就停止发展,这种点蚀的凹坑一般很小,齿轮仍可正常工作。扩展性点蚀通常在节线的齿根部分出现。初始点蚀后虽经齿面跑合,但齿面应力仍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点蚀凹坑的数量和大小不断扩大,即成为扩展性点蚀。它使齿面磨损加剧,齿形变坏,振动和噪声明显增多,严重时,从点蚀凹坑开始开裂而引起断齿。硬齿面齿轮通常出现扩展性点蚀。扩展性点蚀是齿轮表面硬度偏低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