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农机及技术的普及与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19-04-20 02:03

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支持,农机普及程度显著提升。然而,机械技术、农业技术与生物技术的不断融合,使得农业机械的选择性和技术含量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必须朝着科学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使用中存在着机型落后、科技含量低以及农机适应性差等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效果。因此,推广先进机型和农艺新理念,既能保证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又能确保农业机械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从而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最佳效果。

1 先进农业机型的推广方法

由于传统农业耕作模式的制约,先进机型不易被农机操作者接受,影响了农机的更新换代。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新旧农机的对比,以实际作业效果展示新型机械的优势。推广人员可对本地区及周边进行调查,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组织先进机型进行展示性作业,并邀请农民和农机操作人员现场观看,直观了解其与传统机型的优势,如作业效率和效果等。若能得到农民认可,新机型的推广将事半功倍。

(2)充分利用农机惠民补贴政策,向农民介绍新机型的特点和农机购置补贴的作用,减轻购机经济压力。同时,保护性耕作机械(如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械、精确施药机械等)还可获得政府作业补贴,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购机信心。

(3)重视宣传与广告的作用。针对农民的传统耕作习惯和保守思想,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及宣传板、展览和视频影像等手段,直观展示新机型的优势。建立先进农机示范基地,从多角度提升农民对新机型的认同感和购机兴趣。

2 先进农艺技术的普及

传统种植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土壤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新的农艺技术推广难度较大,主要受限于传统观念。新农艺技术可分为规范化种植模式和保护性耕作模式,推广时需从不同侧重点入手。

对于规范化种植模式,需强调统一的种植标准(如垄距、株距、品种、地表情况等)。推广时应着重介绍其与农业机械作业的优点,规范化种植能与农机无缝对接,实现从整地、播种、施肥到植保、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大幅节约人力,提升农机匹配效率。

对于保护性耕作模式,需突出其对农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例如,免耕播种技术可优化土壤结构、蓄水保墒;变量喷药技术能在农药使用量与作物健康间达到平衡,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这类技术对我国耕地资源优化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且保护性耕作补贴也能为农民带来额外经济收益。

3 推广与普及工作的注意事项

(1)推广的农机和农艺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广工作需基于本地区生产特点,为农民推荐真正适用的机械和技术,力求达到农民满意。

(2)推广的农机应来自正规生产厂商,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减轻农民购机后的上牌和维修负担。正规企业生产的机械质量可靠、故障率低,易于赢得农民的信任。

(3)农机推广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深入了解新机型和新技术,提升业务素质,为推广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先进农业机械和农艺技术的推广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些技术被农民真正接受和认可,才能实现普及应用的目标。农机推广人员应从改变推广方式入手,提升新技术推广效率,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