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的主要方向及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19-04-19 07:51

随着我国农民生活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对农业机械的政策扶持与农机补贴的不断强化,农业生产中的农机使用量大幅增加。农业机械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为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机安全问题也受到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成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工作内容与职能体系的不断完善,安全监督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弱化农机安全的不利因素,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进行。

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的内容及主要方向

1.工作内容

农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地区规章制度为基础,对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及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监督、教育培训及行政执法。这项工作具有专业性、公共性和社会性,是我国重点主抓的安全生产之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性管理工作。其内容包括:

对农业机械销售及购买过程的监督;

对农机产品质量的统计与检查;

对上路行驶农机安全标识与资质的检查;

对农机正规操作及潜在危害的教育培训;

对老旧农机使用性能及可靠性的评价与使用建议。

通过完善农机安全监督职能,能够显著提升农机生产的安全程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增强农民对农机生产的信心,实现机械与农业的有机结合。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步伐的推进,农业生产模式已从国家和集体主导转变为国家引导、政策支持、农民自主经营的模式。这一新格局使农民农机储备量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拖拉机、整地机械、联合收割机等新型农机的购买能力显著提高。然而,许多农民缺乏专业培训和正确指导,使用农机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农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通过对农业生产全程进行监督指导与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模式的形成,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新形式。

2.政策及主要方向

农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依托,主要依靠的政策法规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颁布):对拖拉机等上路行驶农业机械的行为进行规定,并赋予农机安全监督部门相关执法管理权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颁布):规范农业机械的可靠性、生产质量、售后保养、教育宣传及相关管理内容。

3.《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9年发布):详细规范农机生产、购买与销售、售后与维修、操作规范、农机事故处理及监督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国多个省市也公布或修订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政策及地方法规,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的使用,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近3000个,农机安全监督网络覆盖显著提升,职责履行更加完善,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