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地处丘陵地带,拥有780万亩的耕地面积,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农业植保作业,如病虫害防治和灾情查勘。目前,我市的植保作业多依赖手动机械即人工作业,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植保季节,常发生农药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同时农药残留也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推广应用农用无人飞行器显得尤为必要。
农用无人机主要由飞行平台、飞控系统和喷洒系统三部分组成,能够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进行药剂、种子、粉剂等的喷洒作业。根据动力源的不同,农用无人机可分为油动力和电动力两类;按飞行平台分为固定翼、单旋翼和多旋翼无人机。油动力无人机动力强劲,适合大载荷和高航时需求,而电动无人机则更为环保且稳定,易于操控。价格根据载荷不同,从9万元到85万元不等。在飞行稳定性上,多旋翼无人机表现更佳,而在负载能力上,则是单旋翼无人机更具优势。
与传统人工喷雾器相比,农用无人机在植保作业上展现出了高效、节药、优质、安全、便利等优势。它能实现低空作业,采用微量喷洒技术节省农药和水资源,整机质量轻、尺寸小、转向起降灵活,能空中悬停。喷洒速度快,每小时可完成100亩左右农田的施药,效率是人工的60倍。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农药有效利用率高,安全系数高,避免了人员中毒的风险。智能化程度高,利用GPS定位导航,自动规划航线,自主按航线飞行并可自主接力,提高了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无人机飞行稳定,不受地形限制,无需起降跑道,灵活性高,保养简便,降低了资源成本。
从经济效益来看,农用无人喷洒机每亩地的作业成本在7至10元之间,远低于人工30元/亩的成本,按我市780万亩耕地计算,可节省1500万元。在作业效率上,无人机日作业量可达300至500亩,是人工作业效率的60倍。社会效益方面,无人机作业减少了农药中毒事件,降低了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现无人植保,农业机械化从陆地时代步入飞行时代,成为农机发展现代化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