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面积广阔,其中水田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且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水田面积占比超过90%。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耕作方式的改变,北方水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黑龙江和嫩江流域,因其丰富的水资源,部分旱田已改造为水田。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超过60%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因此发展水田机械化对提升农业技术和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水田机械
水田插秧机
水田插秧机是一种用于将水稻秧苗种植到水田中的农业机械。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爪从苗床抓取秧苗并插入泥土中,利用特定结构确保秧苗与地面垂直。先进的插秧机通常配备防打滑和浮体设计,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实现合理密植,便于后续的植保和收获作业。插秧机按结构可分为手扶式、乘坐式和高速插秧机。国内生产插秧机的企业主要有延吉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和现代农装湖州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外资企业以韩国东洋、日本久保田、井关和洋马为主。未来,我国插秧机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逐步以乘坐式插秧机替代手扶式,并推广大行数插秧机。
水稻收获机
水稻收获机是一种能一次性完成扶正、秸秆喂入、夹持输送、脱粒等功能的农业机械,部分高端机型还具备分离和清选功能。按结构可分为小型、手扶式和履带式水稻收割机。小型和手扶式收割机适合小地块如梯田、丘陵等,而履带式收割机适合大面积作业。按喂入方式,水稻收获机可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全喂入式是将切割后的谷物全部送入滚筒脱粒,而半喂入式仅将穗头部分送入滚筒。我国水稻产量居世界首位,农民对水稻种植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国家应加大对水田机械化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研发新技术,克服现有不足,生产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水田机械,满足农民的需求。
我国水田机械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水田耕作、播种和收获机械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水田作业的特殊性,耕作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为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目标,我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提升至50%以上,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因此,大力发展水田机械、提升技术水平是我国农业机械未来的重要方向。
目前,南方水田动力机械主要以普通拖拉机为主,缺乏专业设计的水田机械。频繁使用普通轮式拖拉机导致水田环境恶化,泥层变深且稀,增加了插秧、育苗和收获的难度。随着农业土地的优化,水田耕作正逐步向专业机械转变,水田专用轮和船式机械的开发为水田机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与旱地机械相比,我国水田机械技术成熟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较少,水田作业面积小、环境恶劣,且机械功率要求高、成本高、利润低。市场上现有的水田机械多由小工厂生产,技术含量和质量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大企业开始进入水田市场,但研发仍以普通机械的改进为主,如安装水田胎、更换农机前桥等。然而,这些改进存在诸多问题,如关键结构易生锈,作业过程对水田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水田机械的研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轮式拖拉机的使用,推广更环保的船式拖拉机。
2.大马力旋耕作业,推荐使用履带式机械。
3.设计专用背负式机械,以满足旋耕、插秧、播种和收获的多功能需求。
总之,我国水田机械化发展仍有不足,需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积极创新,尽快提升水田机械化水平,助力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