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零件的物理鉴定方法探析

发布日期:2019-04-10 23:57

在农机维修中离不开零件的检验鉴定工作,对拆卸下的零件进行技术鉴定,可确定零件的技术状态,找出故障原因。鉴定零件是维修作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将已失去工作能力的零件误当作可用零件,将影响到维修的质量和机器的使用寿命。反之,如果将可用的零件当作报废品来处理,则会造成浪费,增加维修的成本。因此,如何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减少零件的检验损伤,鉴定方法很重要。

常用的有毛细管法,此法主要用来检查裂纹。将零件浸入煤油或煤油着色液(带色煤油)中,煤油渗入显微裂纹等缺陷中;将煤油去掉再涂以白石灰粉,待吹干后,轻轻敲击零件,渗入裂纹等缺陷中的煤油便流出并在白石灰粉上显现出条纹。常用的渗油成分为:煤油65%,变压器油30%,机油5%,及为了显色所用的铅丹、橙黄等染料。

当磁场通过导磁物质时,磁力线将沿着导磁物质连续穿过。如果零件表面在垂直磁力线方向有裂纹时,裂纹将切断磁力线,使磁力线绕折并露出工作表面,形成所谓的磁漏。此时若在工件表面上撒上磁粉,则在裂纹边缘上(实际形成两个磁极)便会聚积铁粉,因而可以将看不清的微小裂纹显现出来。

超声波探伤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通过两种介质的接触界面时,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来发现零件内部的缺陷。将超声仪器探头(此探头就是产生和发射超声波的)接触被检查零件,使超声波传至零件。当超声波遇到缺陷时,就会引起反射,再经过探头的接收和仪器的放大作用而显示在超声仪器的荧光屏上。为了防止超声波的发散和提高探伤灵敏度,在探头和零件表面之间需要加上祸合剂,如机油等。超声波探伤能对金属和非金属内部的缺陷进行非破坏性检查。它的速度快、穿透能力强、灵敏度高,并且效果好。能探测5~300mm厚的零件,可以立即判断出缺陷的深度、位置、范围和性质。此外,它的设备轻巧、操作方便、成本低,并且对人体无害。

荧光探伤是利用毛细现象来进行探伤的方法。对于表面光滑而清洁的零部件,用一种带色(常为红色)或带有荧光的、渗透性很强的液体,涂覆于待探零部件的表面。放置片刻后,即可显示出裂纹的形状,因此,常称为着色探伤。若渗透液采用的是带荧光的液体,则会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荧光,称为荧光探伤。此探伤方法也可用于金属和非金属表面探伤。其使用的探伤液有较大气味,常肩一定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