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使用常见机械故障与维修方法

发布日期:2019-04-08 13:34

农业机械常见机械故障与维修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渐普及。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便利。然而,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样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常见的机械故障,影响农业生产。因此,掌握科学的农业机械知识和经验,解决农机使用中的常见机械故障,对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常见机械故障

农业机械的机械故障是指机械在生产过程中因偏离初始设计状态而导致部分或全部功能失效,从而影响正常工作的现象。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常见机械故障包括零件磨损、疲劳断裂、电路老化、部件变形等,主要由操作维修人员的主观因素和工作环境的客观因素(如工作负荷、振动和温度等)引起。具体故障及原因如下:

1.操作及维修人员违规工作

大多数农户或农机操作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未能掌握科学的农机保养和维修方法,导致部分零部件在未达到规定使用寿命时出现过度磨损、疲劳断裂或功能失效等问题。

2.机械零部件的磨损

农业机械在复杂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要求下,承受远超设计承载能力的交变应力、应变和超强负载,导致齿轮疲劳损伤、轴类零件折裂、弹簧断裂等机械故障。

3.机械零部件的疲劳失效

农机零部件在工作和使用过程中,因摩擦、腐蚀和环境反应等因素,出现质量降低、变形、尺寸改变等疲劳失效现象,导致零件粘联、磨料脱落、表面粗糙等常见故障。

4.机电控制系统故障

农机在恶劣工作环境下,因机械振动、湿度温度波动和散热性能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电器控制器件、线路、接头等老化、短路或接触不良,从而引起电气控制系统工作不稳定或故障频发。

2.农机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隐患防范意识不足

部分农机使用和维修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防护措施,未能严格遵守农机使用维修规范,导致农机存在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

2.维修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我国缺乏规范化的农机使用与维修标准,部分农村地区仅依靠乡村级农机维修站,维修效率低,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3.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机械资金投入不均衡,部分地区农民收支比例失调,导致农机使用维修资金不足,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但整体效果不明显。

3.农业机械维修方法的思考

农业机械维修应坚持分类实施、重点领域重点开发的原则,平衡拖拉机和农业机械配套比例,鼓励发展大中型农机和复合式农机,提高农机利用率。具体建议包括:

1.规范操作与使用

农机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农机具操作规程和说明书,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的机械故障。

2.提升维修人员技能

农机维修人员应接受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建立网点式教学模式,掌握新技术和方法,全面提高维修水平。

3.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机使用维修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农机维修工作顺利开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农业机械使用中的常见故障,提升农机维修效率,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