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试验始于美国、加拿大等国,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该技术的核心是将作物茎秆和残茬覆盖在地表,利用地面覆盖物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耕层水分蒸发,同时节约能源消耗。
1991年,山西省农机局、中国农业大学与澳大利亚专家合作,选择临汾市尧都区、潞城市、寿阳县等为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长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在80mm/h降雨的情况下,地表径流减少70%;旱地春玉米平均增产17%左右,生产成本降低25%左右;旱地小麦平均增产13%左右,生产成本降低20%左右。
此外,山西省农机部门在中南部两年三作和一年两作地区(水浇地)进行了覆盖免耕直接播种技术的试验与推广,玉米增产10-15%,每亩节约投入30-50元。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已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