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秧田的水份管理非常重要。早季播种后,应保持满沟水,直到揭膜后两天,晴天保持满沟水,阴天保持半沟水。插秧前5天应排水晒苗。如果畦面土壤过干,可灌跑马水一次。晚季播种时,遇到高温强日照天气,畦面水分蒸发快,种子容易晒干。因此,播种后2-3小时,种子与土壤贴合紧密后,应灌水淹没畦面,水深约3cm,以防止水温过高烫伤种子。下午5点左右,日照减弱后排水。第二天上午8点重新灌水。如此重复3天,秧苗根系扎入土中。之后每次灌水保持畦面有一薄水层,待其自然蒸发至畦面出现裂缝后再灌薄水层,干湿交替,直至插秧前5天全部排水晒苗。其间若畦面过干,可灌跑马水。
2.培育机插秧苗时,施肥需特别注意。氮肥过量会降低秧苗抗伤能力。因此,应增加秧苗碳氮比,减少氮肥用量,以提高抗植伤能力。一般情况下,肥力较高的土壤不施肥,肥力一般的土壤每亩施7.5kg复混肥作基肥即可。
3.使用多效唑可以增强秧苗素质。多效唑能使秧苗矮壮、分蘖增加、叶片挺直、根系发达,从而提高抗植伤能力,增加产量。机插秧苗密度较大,植伤也较为严重,使用多效唑的效果更为明显。早季在秧苗揭膜后,晚季在一叶一心时(播种后第5天)用药,每亩秧地使用175g(25%可湿性粉剂),加水100kg均匀喷雾。
4.秧苗未能适时移栽会影响生长。秧苗在生长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通风透光矛盾加剧,秧苗窜高,素质下降,病虫害加重,影响返青活棵,甚至导致死苗。江苏省农科院试验显示,秧龄在15-20天范围内,栽培得当,亩产可超千斤,但秧龄每延长一天,产量下降1.4%。因此,适龄移栽对保证高产至关重要。若遇到前茬成熟推迟、降雨或设备故障等情况导致无法按时移栽,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秧苗生长:(1)控制秧田灌水抑制生长;(2)剪去秧稍,保留苗高13-15cm;(3)若播种时就预见到无法准时插秧,应控制秧田施肥,整个育秧期间不施肥,使秧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停止生长。此外,对病虫害严重的秧田,应及时喷药防治,确保带药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