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正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转变

发布日期:2018-11-12 20:30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近几年来,日本农业后继乏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农业一方面酝酿改变经营模式,进行集团化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努力加大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力争开发出更加节省人力的农业机械,以实现农业由机械化向自动化的转变。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农业面临的压力非常大。自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就非常重视在农业领域进行科技创新。1955年,以2.5至5马力的小型动力耕作机取代畜耕犁为标志,日本农业拉开了机械化的序幕,在接下来的10年内,日本普及了40马力的四轮拖拉机。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小型化、功能强的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得到全面普及,日本彻底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而节省了大量劳力,解决了农业人手不足的问题。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在大量减员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别的进一步缩小,日本农民加大了投入,这又使农机生产厂家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老龄化问题,日本农业从业人员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由机械化转为自动化就成了大势所趋。日本科研人员主要从耕作、插秧和收获三个关键环节寻找突破口。

在耕作方面,日本北海道大学已经研制成功无人驾驶拖拉机,从车库到耕作地点全部无人操作,行走误差只有两厘米,耕耘速度每小时2000平方米,但质量比人工操作要高得多。这种拖拉机预计2005年推向市场,价格在250万日元以下。在插秧方面,日本中央农业综合研究所已开发成功无人插秧机。这种插秧机同样使用全球定位系统,22分钟可插秧1000平方米,并可自动补充秧苗,和现在的插秧机相比,可缩短80%的时间。无人插秧机计划今年推向市场。在收获方面,京都大学开发出了康拜因群管理系统,一人可以操作好几台收割机,这些收割机在无线电的指挥下能自动保持距离,各自确定自己的位置,收割速度快,质量高,价格相对便宜,一台100万日元左右。以上所有机械近日已在茨城县举行的日本农业机械学会研讨会上全部亮相,受到有关各方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