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长效机制建设

发布日期:2018-11-03 16:04

充分考虑我国各区域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体系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认识到各类技术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能搞统一技术模式,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让农民在生产实践中自主选择,逐步形成适合当地条件的种植模式。

农机是农艺技术实施的载体和手段,农艺是农机研发、应用的目标和前提,两者必须紧密结合,相互适应,才能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目前存在普遍问题一是农机跟随农艺,而农艺多变,农机难以适应;二是农机被动适应农艺过多,造成机具作业困难,而农艺研究制订时很少考虑农机作业的可能性和方便性。如超级稻机械化种植、钵苗机械化栽植等都需要以农机与农艺结合为前提,才能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要全面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机械的制造工艺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引进技术生产的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国产化步伐,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能维修、有效益;尽快提高自主开发的独轮底盘插秧机、小型插秧机、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质量和性能,提升性价比和技术水平。超级稻精密育秧播种和插秧机、钵体苗栽植机、水田通用底盘和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水稻收割机等都亟待研究开发。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技术的普及化和本土化。农机部门应通过建立示范点、召开现场会等方式,重点加强对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各类基层农机经营组织的示范培训,让农民逐步掌握机械化育秧技术。同时借助购机补贴政策,拉动插秧机的发展,逐步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推动插秧机向农机大户和作业公司相对集中,鼓励适度规模服务,降低育秧成本,探索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一条龙服务模式。水稻机收主要依靠购机补贴政策和跨区作业带动,政府要强化组织协调,提高参加跨区作业机手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