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节本增效与小麦生产机械化

发布日期:2018-10-24 05:37

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岑竹青

引言: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3000万亩左右,沿淮淮北29个县(市、区)是农业部圈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小麦产业带,抓好优质小麦产业带建设,种好优质小麦,推广小麦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生产技术,也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重要举措。

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大课题。它涉及到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在此仅就小麦生产节本增效工程技术作一简介。

一、小麦生产节本增效工程技术主要内容

对于小麦生产过程中节本增效工程技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它所包含的技术内容和技术含量,将得到不断提升。现阶段小麦生产节本增效工程技术主要内容是: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油、节省工日等。以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列表作一简介供参考。

技术内容

技术措施

节种

种子加工与处理(烘干、清选、包衣)、精少量播种

节肥

测土配方施肥、深施化肥、秸秆还田

节药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药剂选配、安全低耗精密施药

节水

浅翻深松、中耕镇压、低压管道灌溉、喷灌

节油

性能检测、调整维修、复式作业、免少耕

节省工日

机耕、机播、机收、机运

以上可以看出,小麦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是节本增效的主要技术措施。

二、重点推广的小麦生产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

1、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播种是关键,要掌握三要素:选择优质种子、适宜播种期,规范播种质量。

在此,主要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提高播种质量?如何满足农艺要求?充分利用土、肥、水、光、热、气自然条件,给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改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科学地实现种子与土壤对接,手段靠什么?靠载体、靠工程技术—采取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

精少量播种是农业上一项很明显的节本增效工程技术,省工(1-2个工日)、省种(3-6kg/亩)、增加产量(10%以上)。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是指用机械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按农业要求(行距、株距、深度、播量)播入土壤的技术。其实质是在土、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上,通过降低播量,处理群体与个体发育的矛盾,改善群体内有效分蘖的光照和营养条件,实现成穗率高、穗粒多、籽粒饱满,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常量机播在我省小麦产区已基本推开,但精少量播种发展不平衡,还需进一步加大精少量播种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播种质量。

从不同农作物、不同茬口、不同自然条件,可采用不同播种技术和不同功能的播种机。目前,国产播种机有以下几种类型:专用播种机、精密播种机、施肥播种机、铺膜播种机、坐水播种机、灭茬免耕播种机等。我省小麦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前茬作物等因素的影响,从种子品性到栽培工艺都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前茬作物是玉米、大豆、山芋、棉花的播种工艺路线是:施底肥耕整地机播;

前茬作物是水稻的播种工艺路线是:施底肥浅旋耕灭茬、机条播机开沟化除。

提高小麦的机播质量,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土壤墒情,遇到干旱要造墒,遇到涝渍要排渍;二是提高耕整质量,特别细碎度和平整度;三是选择先进适用的播种机,传动可靠、排种均匀、输种准确;四是加强对播种机手的培训,熟悉播种机的使用与调整,不重播、漏播,并注意播种的直线性和靠行的一致性。

2、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在秋种期间,大力推广精少量播种技术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化肥深施技术的推广,它也是提高秋种质量的重要内容。根系是农作物吸肥的主要器官,这是化肥深施的浅显道理。化肥深施技术是指使用机械和手工工具,将化肥按农作物生长要求数量和化肥位置效应,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深度的技术,按化肥深施的技术内容,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深施底肥;②深施种肥;③深施追肥。化肥深施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增产技术。如果将机械化深施化肥与测土配方施肥结合起来。对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研究表明:碳酸氢氨、尿素,深施比表施,氨态氮利用率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磷肥和钾肥深施也可以减少风蚀,增加肥效。一般化肥深施于土壤6-10cm以下,化肥的挥发损失量显著降低。据测算:如果能实现化肥利用率提高10%的目标,全国就可以节约化肥2100万吨,相当于70个年产量300万吨的化肥厂生产的化肥。

我省小麦播种期间,耕地时可在拖拉机机组上安装犁底施肥器,或采用施肥播种机复式作业。没有条件的地方,人工丢犁沟,也是个比较好的办法。其他农作物也应积极推广化肥深施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追施的固体、液体手动化肥深施器均匀比较成熟,蒙城、涡阳、萧县、肥西、凤台均生产犁底施肥器,可以选用。由于各地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农机化水平相差较大,要因地制宜推广,选用适合本地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工具等深施方式,逐步推进化肥施用技术进步。

3、节药型植保机械化技术

为了能充分发挥农药的有效作用,并尽量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施用化学农药必须达到三个条件:一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二是先进可靠的施药机具;三是安全、合理的施药方法。节药型植保机械为大面积、高效、低残留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效手段。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节药型植保机械化技术,常见的是喷雾、喷粉和超低容量喷雾技术两类。

①喷雾喷粉机械化技术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植保技术,它具有结构紧凑、射程远、雾化性能高、工效高、适应范围广,对不同介质药剂,如油剂、水剂、乳剂、粉剂、颗粒状等均可使用,颗粒状可用于除草、土壤处理、施肥、播种作业,可配备多件喷射部件,如:高容量喷头、弥雾喷头、超低容量喷头、喷粉装置、喷颗粒装置等,达到一机多用,降低成本,综合防治目的。常用的机型有背负式、担架式、悬挂式等型式。

②超低容量喷雾机械化技术

什么是超低容量喷雾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例如:美国农业部给超低容量作了一个规定,即在应用浓缩农药(不加稀释的浓油剂时),其稀释液要少于农药本身容积的50%。

一般来说,按我国的单位制,每亩地施药量在30升以上的称为常规喷雾,也称高容量喷雾。每亩地施药量在0.3-30升的称为低容量喷雾,而每亩地施药量在0.3升以下的就称作为超低容量喷雾。

从喷洒雾滴的大小及类型上来分,超低量喷雾中使用雾滴在气雾剂(30-50微米)和弥雾剂(50-100微米)两个范围比较理想。

雾滴大小分类、类型及使用范围

雾滴直径(微米)

雾滴大小分类

作用范围

小于50

50-100

105-200

201-400

大于400

气雾滴

弥雾滴

细雾滴

中等雾滴

粗雾滴

超低容量喷雾

超低容量喷雾

低容量喷雾

高容量喷雾(即

常规喷雾)

我国确定的超低容量喷雾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A、雾流细密、浓度高、在作物丛中飘移穿透性好,时间长、防治效果好。

B、与常规喷雾比可节省农药10%-30%,所喷药液量少,使得流失到地面的药量相对减少,减少了环境污染。

C、用水量少,适用于航空喷雾、干旱地区和林区等大面积防治。

超低容量喷雾技术是包括药剂、药械及使用技术为一体的节药新技术,忽视其中的某一因素都会影响该技术的实施效果。

4、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用机械将秸秆粉碎、切碎、破茬、深耕、旋耕和耙压等作业方式,把秸秆直接翻埋到土壤中或切碎复盖在地表的技术。

世界上凡是农业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可持续农业发展,重视施肥结构的科学合理。一般化肥的施用控制在施肥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秸秆还田和厩肥用量占三分之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小麦、玉米秸秆大部分都要还田。7月份本人随农业部农机考察团在英国中部看到,大部分秸秆复盖还田,饲草收获打捆的景象。1994年全国每公顷农田的化肥用量已达346.5kg(同时发达国家为81kg/hm2,世界平均水平为91.5kg/hm2),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8倍。这说明我国化肥施用量太大。

机械化秸秆还田,不仅抢农时、抢积温,及时解决了大量秸秆就地还田,避免焚烧和田边地头腐烂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为大面积以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化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建立高产稳产农业创出了新路子。

1994年-1995年我省濉溪县做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试验表明,一定量秸秆还田增产明显。以下是以每亩1500、1000、500kg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与对照田相比,土壤理化性状及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还田量

(亩/kg)

降低土壤密度(%)

提高有机质含量(%)

提高含氮量(%)

提高速效磷含量(%)

提高速效钾含量(%)

提高粮食产量(%)

1500

1000

500

5.65

3.15

1.55

13.74

10.69

7.63

15.15

10.1

6.06

27.44

18.2

15.42

18.93

11.03

6.3

19.31

12.37

5.9

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要点,请观看VCD短片。

5、全方位深松技术

我省沿淮淮北小麦产区,大多为砂礓黑土,长期采用小型拖拉机和人畜力耕种,加之不科学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量低,在大自然的综合作用下,造成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逐步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大大减弱了耕作层和心土层之间水肥的流通,使作物根系难以伸展。雨季降雨时因犁底层的阻隔雨水不能及时渗入、蓄集到心土层,容易形成地表径流,甚至把大量耕作层土壤被冲蚀。而在干旱天气,坚硬密实犁底层又使底层水分难以向耕作层移动。容易造成“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现象。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在调研基础上引进中国农业大学专利技术—“全方位深松技术”,在我省沿淮、淮北部分县试验示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得到农业部的肯定。

所谓深松是指用机械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的土壤耕作技术。深松有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或称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

全方位深松技术是以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V型深松铲,作业时强制进入土层的一定深度,打破犁底层,使土层向上抬起,并具有碎土作用,同时在深松层底部形成鼠洞式的暗沟,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该技术又被称为“土壤水库”,是一项充分利用的自然降雨、节药灌溉水、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作物产量一项工程技术措施。深松深度一般在30-40cm,深松后整地最好采用旋耕作业,一般称为浅翻深松法,播种后需适度镇压。这项技术实施最好要与当地中低田改造结合起来,有组织地统一进行。

全方位深松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一是动力要与作业机具相配套,一般需5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二是深松以保持耕层土壤适宜的松紧度,为创造合理的耕层构造为目标,掌握合理深度、深松方式和深松间隔时间;三是漏水田块或改造田块不适宜深松。

6、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

针对水资源有限而需求的断增长,农业用水将不可避免地被工业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所挤占的现状,节水农业已摆在重要位置。事实上,我国从80年代开始水危机即出现了。既要保证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又要提高农业有效灌溉面积,需要增加用水量,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水高效的道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节水灌溉技术是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达到农作物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将提高灌溉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节水工程技术是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在我省小麦产区,目前主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有两项。一是小型移动提水软管输水灌溉技术;二是喷灌技术。由于喷灌技术推广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下一步重点要放在推广喷灌技术上,它不仅节水而且增产效果明显。

喷灌是用机械设备将压力水喷射到低空,经雾化后像雨滴一样均匀地降落到作物和地表面的过程。常用的喷灌机有人工移管式喷灌机(包括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和轻、小型移动式)、滚移式喷灌机、软管卷盘式自动喷灌机、双悬臂式喷灌机。其中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占喷灌机总量的80%。它具有投资少、机动性好、多用途,适于小户经营等特点,我省保有量近20万套,但真正用于喷灌作业的不多,大多用来浇地,图省事,不安装管道和喷头。当前要培训农民掌握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灌水量,使他们理解节水灌溉不仅是节约水资源,而且增加农作物产量。喷灌的用途多,除农业、林业广泛应用外,还用环境控制、污水处理、鱼塘增氧等。喷灌的适应性很强,它几乎对于任何作物、土质、地形、地区、气候条件都可使用。

7、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技术

在稻麦连作地区,由于前茬水稻收获后,给整地种植带来很大困难,不仅费工时、用种量大、而且产量低下。80年代后期在农机和农业科技人员多年来合作研究探索新的栽培技术,经过努力,形成了以旋耕条播为核心的稻茬麦播种机械化技术,它具有省工、省种、增产等特点。

该技术是通过使用旋耕条播机在稻茬田上一次完成旋耕、灭茬、碎土、播种、覆土、压实等多道整地和播种小麦作业工序。它将农机与农艺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稻麦茬连作地区小麦高产的机械化综合技术,在推广应用时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①、以旋耕条播为核心,重视作业重量。旋耕深度一般在3-5cm,做到土块细碎、灭茬干净,调整好行距和播种量,行距在20-23cm;播种量视种子特性,亩基本苗要求及土壤肥力等因素,亩播量控制在9kg左右。

②、适时开沟,排除田间地表积水及降低土壤含水量,以防涝渍。一般采用专用开沟机,开沟深度25-35cm,间隔3-4m,开沟时将沟体的泥土均匀地覆盖在播种小麦的地表上。

③、合理施用肥料。结合浅旋耕条播小麦的耕种特点,制订合理的施肥方案,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和提高产量,据江苏省多年的试验总结,对中等肥力的田块,其施肥方案是:施足底肥、巧施平衡肥、增施拔节孕穗肥。60%用作底肥、10%用于冬前和早春的平衡肥,30%用作拔节孕穗肥。

④、注重化学除草:播前或播后,视田间杂草、湿度、温度而定,选择合理对路的化学除草剂及时防治。

8、稻麦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收获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强度较大的生产环节。稻麦机械化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可使收获期从10-15天缩短到7-10天,使丰产的粮食及时归仓,对下茬作物抢种,确保农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机械化联合收获能减少粮食收获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总损失率可降到5%以下,人工收获总损失率高达12%-15%,可见减少损失8%左右。另外,联合收获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年在政府部门重视和各级推广机构卓有成效的示范推广,特别是跨区机收等社会化服务的展开,进一步推动了稻麦联合收获机械化。近几年我省稻麦联合收获机械发展很快,预测到今年年底保有量将达到3万台。

从机械化收获工艺上可分为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联合收获机按茎秆是否全部进入脱粒装置,可分为全喂入和半喂入两大类。

全喂入收割机又分为:背负式、轮式自走式、履带自走式、牵引式

半喂入收割机又分为:自走式和悬挂式。按采用的割台形式不同分为卧式割台和立式割台

稻麦联合收获机不论哪种形式,其基本工作原理相同,在田间一次完成稻麦的切割、输送、脱粒、分离和清选等项作业,获得比较清洁的谷粒。主要部件除动力行走装置外,主要由收割台、脱粒机和中间输送装置三大部件。但是水稻与小麦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在联合收获机中脱粒装置结构有差异。小麦脱粒采用的是揉搓原理,水稻则采用梳刷原理。

影响联合收割机作业因素:地块含水量(小麦)和泥脚深度(水稻)、秸秆的长短和温度、田块形状和田间转移的道路。

考核联合收割机作业性能指标:一是总损失率(割台损失、输送损失、清选抛撒损失)一般要小于2%;二是清选率要大于98%;三是籽粒破损率小于3%。另外还可以要求留茬高度(根据农户要求)。

三、因势利导,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含量。

1、政策拉动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里8号文件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已成定局。加上中央和省里出台农民购机补贴政策,农机再度升温,出现新的购机、用机热,不少农民卖掉汽车买农机。在新的形势下,我省农机发展产生新的变化。一是农机具增长由小型向大中型转变;二是农机由千家万户购买向农机大户、种植业大户和服务组织购机转变;三是机具类别由替代人畜力的简易机具向农业增产增效高性能机具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利用宣传贯彻契机,在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项目区实施中,积极推广小麦生产节本增效工程技术,进一步提高优质小麦生产的科技含量。

2、中国农机市场空前繁荣,积极引导农民选购先进适用农机具。

从最近连续两年在合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全国农机产品货交易会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农机工业和农机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无论从产品质量上、品种上、性能上、还是在技术含量上、数量上基本上能满足我国农业生产需求。中国农机市场繁荣,归功于改革开放,归功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中外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潜在的市场,发达国家的农机产品和生产技术纷纷进入中国,对我国农业工业是一个促进和提升。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建国以来一直是农业反哺工业)。财政部部长金人庆2004年3月1日在经济时报农村版发表文章说:“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宏观上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要由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二是公共财政的阳光应该逐渐照耀到农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果断、有力的政策和措施,首先粮食生产出现转机,农民收入不同程度增加。只有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繁荣,才有农机市场繁荣,在当前大好形势下,各地要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选购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在小麦产区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耕整地、深松、旋耕、秸秆还田、施肥播种),高性能的收获机械、节水灌溉机械、低容量喷雾植保机械、干燥和加工机械。

3、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注重农机与农艺结合,提高小麦生产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推广普及率。

针对中国的国情,土地分散经营,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比较普遍等现状。要推广一项新技术,靠传统的手段是难以实现的,当前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要支持和引导基层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尤其是行政村、村民组这一级,政府要从各方面扶持他们,最后达到“双赢”或“多赢”。

在小麦机械化生产环节中,农机与农艺一定要紧密结合,才能显示最佳技术效果。比如播种:选什么品种?亩播量多少?什么时间播?用什么样播种机?再比如收获:什么是最佳收获期?选择什么形式的收割机?等等。举2个例子:秸秆短的小麦、水稻就不能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雨后小麦地太潮湿就不能用轮式联合收割机收割。

总之,在发展我省优质小麦生产中,在各级政府及农业、农机部门重视下,因势利导,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农业工程技术,进一步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为现代化农业再做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