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拆卸应在清洁、平整、干燥、坚硬且无油污的地面上进行,防止沙土、杂物损坏内胎,并防止油污腐蚀轮胎。拆卸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操作,使用专用工具和撬棒进行拆装,禁止使用尖锐工具。拆卸时,先放掉轮胎中的空气,拧出气门芯,用脚踩踏或用锤子重击外胎侧面,使轮胎的胎缘脱离轮辋边缘进入轮辋中部凹槽内,将气门嘴推进轮辋内。在气门嘴附近将撬胎棒插入胎缘与轮辋之间,将胎缘撬起,同时在撬胎棒的对面用力压缩外胎胎壁,使外胎尽量移向轮辋中部凹槽内,即将撬出的部位尽量放松。然后将第二根撬胎棒插入第一根撬胎棒附近,顺着轮辋逐渐地将胎缘撬出,尚未撬出的部分,应尽量压向轮辋直径最小的凹槽部。当轮胎的一边被撬出后,便很容易地取出内胎及外胎另一边。如果轮胎使用日久,外胎锈死在辋圈内而不容易取下时,可以将轮胎平放在干净的地面上,用撬棒在胎口与辋圈之间撬开一定间隙,在辋圈与外胎的结合部倒些肥皂水或清水,并用铁锤沿辋圈外侧稍加锤击,使水在振动的过程中从缝隙处渗入生锈面,待渗透后,外胎便容易拆下来。
轮胎安装前,应认真检查轮辋有无扭曲、变形,内胎是否漏气,胎圈有无折断,外胎内壁有无脏物和钉头等,以防安装后在使用中产生故障。有的外胎上有平衡标志,它表示此处为外胎的最轻部位。在安装内胎时,应将气门嘴正对着这一记号,以保持轮胎在高速运转时的平衡性。安装时,先将内胎衬带稳妥地套在轮辋上,在外胎的内壁和内胎的外壁分别涂上滑石粉,将外胎的一面套入轮辋,将内胎的气门嘴对准轮辋的圆孔处,把内胎从轮辋和轮缘的缝隙处塞入,并从轮辋的圆孔内取出气门嘴,带上气门帽,再安装轮胎的另一面。在撬入最后一段胎缘时,用一根撬胎棒撬住并保持不动,另一根撬胎棒分小段插入轮辋与胎缘间,将胎缘撬入轮辋。必要时可用脚踩或锤击的方法配合操作。用撬胎棒撬入外胎时,注意撬胎棒不能插入过深,避免戳破内胎和撬断胎缘内的胎圈。将外胎装入轮辋后,应检查并调整气门嘴,使其对准轮毂中心,可在半充气状态转动外胎,使气门嘴位置得到调整。外胎轮缘与轮辋壁应均匀接触,不应偏向一边,可以在半充气状态下将轮胎外周撞击地面或用手锤重击的方法加以调整。充气不要过急,安装内胎要分两步充气,先充入少量的气体,稍停,然后放气,使内胎的折叠部分得以展平,再充气至规定的气压。为了安全起见,在正式充气前应在轮盘半圆形孔内水平插入一根粗钢棒,卡住锁圈和挡圈,并将挡圈朝向地面或其它建筑物,防止锁圈、挡圈高速弹出致人伤亡。务必按技术手册规定的标准充气,禁止为了减振和降温而随意降低充气压力。为了顺利向内胎充气,可将气门芯拧松,待充足气后,再快速将气门芯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