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机干燥法来取代公路晒粮

发布日期:2018-10-01 14:03

麦收易,晒粮难。多年来,农民在公路上晾晒粮食的问题一直存在,引发了不少争议。行人、司机抱怨,管理部门头疼,甚至那些违规晒粮的农民也有一肚子苦水:除了公路,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晒。

莱州市郭家店镇农民张振山今年收获了30亩小麦。由于家离公路远,他主要在平房顶上晒麦子,若遇下雨阴天,只能无奈捂着。村里原有的场院已因人口增长和建设改造被占用,零星空地根本无法满足集中晒粮的需求。

在不远的金城镇,部分农民在麦收前与粮所达成协议:优先卖粮,粮所提供晒粮场地。然而,粮所的晒粮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农民的需求。

烟台市粮食局的有关人员指出,公路晒粮不仅影响交通,还会降低粮食质量。公路上的沥青和车辆尾气会对粮食造成污染,严重影响本地粮食的市场竞争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从自然干燥向机械化干燥转变。机械干燥占地少、无需长期投资、省力省事,能有效解决无处晒粮的难题,更能杜绝污染,提高粮食品质。

目前,许多国家已采用机械干燥粮食。日本稻谷干燥机械化程度达95%以上,美国、加拿大等农业发达国家也实现了农产品干燥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

烟台市农机局的信息显示,今年购机补贴名录中有几款种子烘干机。这些烘干机大多以煤油为燃料,价格在8万元左右,享受30%的补贴后,农民可获2.42万元补贴,烘干一斤粮食的成本约0.1~0.2元。部分烘干机则采用电能驱动。

对于个体农户来说,单独购置烘干机成本较高,但以农机合作社或镇为单位联合购买、共同使用,可以极大降低成本,逐步解决农民无处晒粮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