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主要包括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1.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通过精量播种,降低播种量,壮秧培育,提高机插效果,确保水稻栽植密度,显着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实现高产稳产。
技术要点: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也叫规格化育秧技术,按选用的机械设备不同,又可分为工厂化硬盘育秧、框架育秧、隔膜育秧、嵌条育秧、切块育秧、模盘育秧等方式。
适宜区域:东北稻区、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南方双季稻区及西南稻区等。
注意事项:做好种子的精选,发芽率90%以上,精量均匀播种,减少机插漏秧。
2.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与工厂化育秧技术相比,具有投资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操作简便等特点。每亩增产10千克,节省劳动成本投入30元左右。
技术要点:按照1︰80—1︰100比例留足秧田,选择主推品种,按每亩3—4千克备种,发芽率90%以上、发芽势85%以上。
适宜区域:该技术主要适合江苏、湖北等省水稻生产区的应用。
注意事项:双膜育秧是指在秧板上平铺有孔地膜,再铺放2—2.5厘米厚的床土,洇足底水,播种覆土后加盖农膜,用保温保湿促齐苗的育秧方式。软盘育秧仅改双膜育秧中“平铺有孔地膜”为“平铺软盘”,其他工序与双膜育秧相同。
3.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可增产30—50千克/亩,对推进粮食生产增产高效有积极意义。
技术要点:取水田土,晒干粉碎过筛,直径2—3毫米为床土,1—2毫米为盖种土,然后拌入营养剂,对土壤进行消毒,调酸pH值在5.5—7.0之间。
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生产区域。
注意事项:一是双季水稻品种要搭配好,两季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之和不能超过230天;二是要推算好播种时间,一般早稻在20—25天秧龄、晚稻16—21天;三是整个播种批数不能超过5个周期。
二、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使用插秧机把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技术,该技术栽插效率高,插秧质量好,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减轻了劳动强度。
1.机械插秧农艺要求:插秧深度1.5—2厘米,每穴3—4株,相对均匀度≥85%;漏插率≤5%,伤秧率≤4%,行距30厘米左右,株距11—20厘米。行要直,不漂秧。
2.机械插秧对大田的要求:田块要整平并沉淀,达到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沉淀不板结,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泥脚深度小于30厘米,水深1—3厘米。
3.机械插秧对秧苗的要求:苗壮、茎粗、叶挺,叶色深绿,苗高10—20厘米,秧苗叶龄2.0—4.5叶,插秧前床土含水率35%—45%,秧根盘结不散。盘育秧苗要求四边整齐,运送不挤伤、压伤秧苗。
4.机械插秧操作要求:作业前要将插秧机安装调试好,先空运转,保证工作可靠、运转平稳。
5.插秧质量检查:插秧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插秧质量的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插秧深度、每穴株数、漏插率、勾伤秧率等,检查结果都应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范围应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以保证插秧质量。
适宜区域:该技术适于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各稻区和季节,在插秧期间温度较低的地区增产效果更明显。
注意事项: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与常规手插秧比,其秧龄短,抗逆性较弱。采取前稳、中控、后促的肥水管理措施,前期要稳定,保证早返青、早分蘖,分蘖期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中后期严格水层管理,促进大穗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