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式循环烘干机碎米原因及处置

发布日期:2018-09-03 18:55

批式循环烘干机已在江西省逐步使用,成为打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但有些用户在使用烘干机作业过程中,出现稻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稻谷烘干不同于其它粮食的烘干。稻谷是一种热敏性作物,烘干速度过快或参数选择不当容易产生爆腰。稻谷烘干标准规定:稻谷烘干后爆腰率的增值不得大3%。为保证烘干机作业效果,应查明原因,客观分析,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正确处置。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可分为稻谷因素,烘干机使用原因,烘干机质量原因。

稻谷的因素

稻谷过熟。稻谷进入收获期,含水已较少,由于反复受到阳光、风雨、露水的干、湿作用,过熟稻谷按正常速度烘干,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稻谷损伤。烘干前谷壳剥脱的稻谷,则表层蒸发不均,米粒表露部分干燥快,容易开裂;同时,与完整谷壳的谷粒相比,最终烘干程度较一般稻谷烘干快,形成过烘干。所以表壳受伤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稻谷破损一般是由收获时机械损伤所致,也有些早籼稻容易脱壳。

稻谷含杂多。含杂多的稻谷进入烘干机,造成循环不均,严重时不循环甚至堵塞停机。稻谷循环不良,会造成部分稻谷受热时间增长,温度偏高,脱水速度过快;同时循环不均,使终止烘干时间推迟,部分稻谷过烘干,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高湿度的稻谷流动性差,也容易产生循环不良现象。

稻谷装入过少。批式循环稻谷烘干机在额定装机容量时,稻谷在机内一个烘干循环过程所需的时间约1th左右,其中约15min加热,另45min不加热(缓苏),通过自身热量,让内部水份向表层扩散平衡。稻谷装入过少,循环时间缩短,缓苏时间减少,水份扩散平衡不充分,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稻谷含水不均。进入同批次烘干的稻谷,含水率不均匀要求小于3%。相差过大,当烘干结束时,部分稻谷过烘干,容易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烘干机使用原因

热风温度过高。各种烘干机根据自身特点,按不同稻谷装机容量,要求选择合理的进风温度,依烘干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稻谷品质。操作中如热风温度选择过高,容易出现稻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烘干过度。稻谷长期储藏,要求烘干到一定的含水率(如稻谷一般为14%)。烘干过分,表层的部分化学结合水被蒸发,稻谷出现裂纹,品质下降,且重量减少,也浪费能源,增加成本。

残谷未清除。烘干后,在升降机、水平输送器及谷仓内等可能产生死角的部位留有残谷。如不清除。进入下一批干燥,自然会使残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

气候干燥。天气干燥,空气湿度小,这时烘干较快,容易出现稻谷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

烘干后稻谷处理不当。烘干作业完成后,如立刻送冷风冷却,稻谷表面突然收缩,引起裂纹。

烘干机质量原因

机械损伤。烘干机的输送部分发生晃动、磨损、碰击,直接损伤稻谷。旧机出现爆腰率增加、碎米增多现象主要是磨损、变形、间隙变化所致;新机主要是安装不规范或是运输装卸造成设备变形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