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通常占总损失的80%以上。主要通过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来控制割台损失。
1.减少漏割。合理的割茬高度是减少漏割的关键。大豆的最低结荚高度为6~8厘米,因此控制割茬在4~6厘米内,可以避免“马耳茬”和减少割台前的集堆现象。对于割台底部的拖板进行调整也可以帮助减少集堆。
2.减少抛枝、掉枝损失。抛枝通常由拨禾轮转速不当造成,适当调整转速可以解决。掉枝多由植株高度不一或倒伏引起,适当调整拨禾轮高度或提高车速可以减少这种损失。
3.减少炸荚损失。保持割刀锋利和适当的速度,调整拨禾轮的转速和安装拨禾板,可以减轻对豆秆豆荚的打击和刮碰,减少炸荚。
减少机体损失主要通过控制裹粮损失、未脱净损失和夹带损失来实现。
1.控制裹粮损失。避免在作物过于潮湿时收获,以减少分离不清和豆壳裹夹豆粒的问题。
2.控制未脱净损失。通过调整脱粒滚筒的转速和脱粒间隙,以及合理控制喂入量,可以有效减少未脱净的损失。
3.控制夹带损失。调整风扇风量和筛网开度,可以提高清洁率和减少夹带损失。
降低破碎率主要通过适时收获、正确选择脱粒滚筒转速和间隙、调整喂入链耙等刮板链条松紧度以及避免堵塞来实现。
减少大豆“泥花脸”的方法包括在干燥状态下收获、割刀后面装挡土板、及时清理割台和筛面上的泥土,以及在粮食升运器底部活门上加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