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内燃发动机自行改性修复的新技术已问世。2001年3月30日,「汽车周报」报道,一汽集团轿车公司第二发动机厂进行了这一技术的试验。在一台CAAGE型汽油发动机完全无机油的情况下,添加“摩圣”溶剂,发动机以1000至3000转/分的速度运转100分钟,机器状态良好,声音和震动正常,机油孔手感温度仅为30-40摄氏度,水温约70摄氏度,缸压稳定。拆开缸体后,发现摩擦表面光洁度提高,新生成的金属陶瓷层光亮。
专家认为,此技术不仅适用于发动机,也可用于其他工业设备的改性修复,提升性能,延长寿命。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将该技术列入研究计划。2001年初,黑龙江摩圣研究中心决定以汽车发动机为应用重点,与长春轿车公司第二发动机厂合作进行了上述试验。
摩圣技术最初由苏联军事研究机构于20年前研发,苏联解体后由乌克兰专家进一步发展,从军事扩展到民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交通等多个行业,成效显著。一留乌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该技术可应用于所有机械金属摩擦表面,通过将金属表面改性为金属陶瓷层,显著增强耐磨、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的操作简便,无需拆卸机器,1999年引入中国后命名为“摩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