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机械存“残缺”未来走向何处

发布日期:2018-07-28 04:43

农机行业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耕作机械规模,并拥有了种类较为齐全的产品系列,能够较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和用户的需求。然而,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在耕作机械技术及产品水平上仍存在研究基础薄弱,技术、产品开发滞后的问题。专家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耕作机械技术及产品水平上存在显著差距,相关技术至少落后20年,多数产品落后20至30年,且这种差距目前还在继续扩大。

导致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和研发能力薄弱。前几年,当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低潮期时,一些农业院校和理工大学里的农机院系相继缩编与转向,使得坚守农机研发这块阵地的人员越来越少,造成农机应用技术基础研究薄弱。同时,国家级农机研究单位由于受到经费不足、人才流失等因素的制约也难以有所作为;农机企业特别是耕作机械企业因规模小、利润低,大多数也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因此,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日益被弱化;前瞻性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失去了基础;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滞后。新的种植技术与耕作方式所需耕作机械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滞后,又直接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