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电机组发动机的磨合与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的使用情况不同。
1.柴油机的磨合
新的或经大修后的柴油机,在正式使用前须经60小时磨合运转,方可投入全负荷使用。磨合的目的是改善柴油机运动部件的工作状况,提高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磨合应视柴油机用途和拖载方式的不同,制定具体磨合方案。原则上随着磨合时间的增加,逐步提高柴油机的转速和负载,在整个磨合期内负荷以12小时标定功率的50%-80%为宜,转速应不大于标定转速的80%。在磨合的开始阶段,空运转或过小负载情况下的运转时间不宜太长。每当更换缸套、活塞、活塞环、连杆轴瓦和曲拐时,也应按上述磨合工况适当进行短期磨合。
2.柴油机的正常使用
柴油机投入正常使用后,应经常关注仪表的指示值和整机运行的动态;检查冷却系统和各部分润滑油的液面,如发现不符规定或出现损漏,应立即补充或排查原因。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突减负荷时,应注意防止因调速器失灵使柴油机转速突然升高(俗称“飞车”)超过规定值,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随后查明原因。
3.柴油机与工作机械功率的匹配
用户选用柴油机时,不仅应考虑配套工作机械的功率大小,还需考虑工作机械的负荷率(如间歇使用或连续使用)以及运行经济性。柴油机功率的正确标定和与工作机械特性的合理匹配是保证柴油机可靠、长寿命和经济运行的前提。否则可能导致柴油机超负荷运行或负载功率过小,造成柴油机功率浪费和窜机油等问题。
4.柴油机在高原地区的使用
高原地区的气压低、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特别是自然吸气的柴油机,因进气量不足导致燃烧条件变差,无法发出原规定的标定功率。例如,6135Q-1型柴油机在高原使用时,每升高1000米,功率约降低12%,因此在高原长期使用时应根据海拔高度适当减小供油量。而6135K-11型柴油机因性能余量较大,具有一定的高原工作能力。为提高高原柴油机的运行经济性,建议适当提前供油提前角。对于高原地区使用的柴油机,可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方法作为功率补偿,不仅能弥补高原功率不足,还能改善烟色、恢复动力性能和降低燃油消耗率。此外,高原环境温度较低,起动性能较差,用户应采取辅助起动措施。由于冷却系统的散热条件较差,高原地区不宜采用开式冷却循环,建议使用加压的闭式冷却系统以提高冷却液的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