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以其抢农时、效率高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农户的欢迎。然而,由于驾驶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部分机型存在质量问题,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跑粮”现象严重,导致农民不得不重新依赖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这一现象值得深入分析和解决。
一、联合收割机“跑粮”的故障分析
联合收割机的总损失主要包括割台损失、脱粒损失、分离损失和清洗损失四部分。
1.割台损失:拨禾轮将麦秆拨贴到割台,切割后通过搅龙送至输送系统,此阶段的损失为割台损失。若小麦过熟,拨禾轮与麦穗碰撞易导致落粒。建议在早晨或傍晚收割,以减少损失。
2.脱粒损失:作物湿度大、脱粒滚筒转速不足、凹板间隙过大、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过快或割台喂入量过大等均会导致脱粒损失。检查脱粒损失可以通过观察被脱麦穗中未脱净的麦粒数量来判断。
3.分离损失:分离损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振动筛的振幅和鱼鳞筛的调整角度。振幅小、鱼鳞筛角度小易造成麦粒随秸秆抛出。
4.清洗损失:麦粒与麦穗通过风扇风力清洗,若风量过大,可能导致部分谷粒随谷穗被吹出。调整原则是在保证清洗损失率不超标的情况下,适当增大风扇风量以提高清洁率。
如果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发现“跑粮”现象,驾驶员可以从上述四个环节进行针对性调整。
二、联合收割机发展中的问题
随着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各地涌现出多种型号的机器,甚至有进口机型进入农村市场。这给农机管理部门带来了技术培训和管理上的挑战。一些地区存在“四多一低”现象,即机型多、新驾驶员多、故障多、跑粮多,作业效率低。
例如,一些驾驶员只知道提高作业速度可以增加收入,却不了解如何根据谷物产量调整喂入量和前进速度,导致机器超负荷作业,增加“跑粮”损失。因此,加强驾驶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调整和故障排除能力,是减少“跑粮”的关键。
此外,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应始终保持大油门操作,即使在地头转弯或慢行时,也不能通过减小油门来控制速度。这一点与其他作业方式明显不同,也需要通过培训加以解决。
三、农机产、供、管部门的协同管理
要解决联合收割机“跑粮”问题,需要生产厂家、供应部门和农机管理部门共同努力。
1.生产厂家应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产品说明书应通俗易懂,并配备图解说明。在维修服务方面,可通过聘请技术顾问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2.供应部门应选择懂技术的人员销售联合收割机,并在销售过程中向用户传授相关技术知识。同时,供应部门应同步提供同型号的配件,以便于维修。
3.农机管理部门应组织收割前的机器保养维修,并在收割期间提供技术服务。在跨省区作业时,按机型组队并配备专业维修人员,以提高作业效率。
通过产、供、管三方的共同努力,联合收割机“跑粮”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