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座蔸怎么办,水稻座蔸的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1-06-28 11:37

水稻座蔸是水稻生长期间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对于水稻的生长产生产生的影响很大,那水稻出现座蔸的情况应该怎么办?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座蔸的防治方法。

水稻座蔸又叫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在秧苗返青至分蘖期间开始发病,以分蘖盛期发病最严重。使受害稻株矮小,分蘖减少,病叶初变暗绿色,随后基部老叶叶尖产生红褐色小斑,如同铁锈。病斑逐渐增多,向叶片基部发展,最终叶片变成红褐色枯死。病株根部呈赤褐或灰黑色,烂根,有臭味,远看重病田秧苗似“火烧”状。

水稻座蔸的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2、注意科学用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有毒物质中毒的稻田可亩撒施石灰15—20公斤,草木灰20—30公斤,或亩施草木灰50—70公斤;同时要浅灌勤灌,及时耘田,增加土壤通透性,同时喷施新高脂膜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酌施石灰,轻度搁田,促进浮泥沉实,以利新根早发。并在水稻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壮穗灵提高花粉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亩产量。

4、浅水湿润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排水晒田。

关于水稻座蔸技术的防治措施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看完上面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于水稻座蔸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希望小编的文章对于大家解决这一情况有所帮助。

坚持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坐蔸”,往往是因有特殊环境和栽培技术措施不当所引起的,经过诊断与补救虽可使稻苗恢复生长,但已推迟生育,延误季节,影响产量。所以必须着重预防。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按照高产要求逐田制订栽培措施并切实执行。防治“坐蔸”首先要进行田间诊断。观察发苗症状,调查发病史和受害程度,要检查根系、调查土壤和了解环境,还要了解所采取的栽培措施等,以找出发病原因,然后制订措施,及早防治。防治“坐蔸”要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措施。已发生“坐蔸”的田块,要立即排水中耕(薅秧),中耕后轻晒田,以增温通气,减轻毒害。同时要施用速效性氮、磷、钾肥料,是缺素症要及时施用缺素肥料。建立和完善排灌渠系。使每一块稻田都能做到灌能及时,排能彻底,以便引出渍水和冷泉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消除毒物。正确施肥。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提早翻耕绿肥,注意肥料配合,增施磷、钾肥和灰肥,补充微肥,重点是锌肥。培育壮秧,或使用多蘖壮秧。易“坐蔸”的田块,可适当延长秧龄,以增强秧苗抵抗力。适时栽插,提高插秧质量。插秧不宜过早,并应实行浅插,深脚田、烂泥田,要注意待土壤沉实后再插秧,或铲秧移栽。运用正确的排灌技术。设晒水田或迂回灌溉以提高灌溉水温,返青后及时中耕排水露田,或实行间歇灌溉,以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增强秧苗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