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桃蛀螟有哪些危害和特征习性?防治方法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1-06-06 19:31

桃蛀螟是危害石榴的第一大虫害,对李、梅、梨、柿以及向日葵、玉米等作物也能造成危害。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石榴桃蛀螟的危害、特征习性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种植石榴,提高农户们的种植收益。

1、分布与危害

桃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桃蛀虫,在我国各石榴产区均有分布,是石榴最主要的害虫。据河南石榴产区调查,一般发生年份虫果率为70%,较轻年份也有40%~50%,严重年份可达90%或几乎绝收。在群众中流传着“十果九蛀”的说法。被害果实腐烂并造成落果或干果挂在树上,失去食用价值。危害时,幼虫从花或果的萼筒处钻入的占60%~70%,从果与果、果与叶、果与枝的接触处钻入的占30%~40%。

2、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0~12mm,翅展24~26mm,全体黄色。胸部、腹部及翅上都具有黑色斑点。前翅有黑斑27~29个,后翅14~20个,但个体间有变异。触角丝状,长达前翅的一半。复眼发达,黑色,近圆球形。腹部第1和第3~6节背面有3个黑点,第7节有时只有1个黑点,第2、8节无黑点。雌蛾腹部末节呈圆锥形;雄蛾腹部末端有黑色毛丛。

(2)卵。椭圆形,长0.6~0.7mm;初产时乳白色,2~3d后变为橘红色,孵化前呈红褐色。

(3)幼虫。成熟幼虫体长22~25mm,头部暗黑色;胸部颜色多变,暗红色或淡灰色或浅灰蓝色,腹部多为淡绿色。前胸背板深褐色;中后胸及1~8腹节各有大小毛片8个,排成2列,即前列6个后列2个。

(4)蛹。褐色或淡褐色,体长约13mm,翅芽发达。第6~7腹节背面前后缘各有深褐色的突起;上有小齿1列,末端有卷曲的刺6根。

3、生活史与习性

桃蛀螟在我国各地每年发生代数不一,北方各省2~3代,湖北、江西5代,黄淮地区一般1年发生4代,以第4代老熟幼虫或蛹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化蛹,下旬羽化产卵;5月中旬发生第1代;7月上旬发生第2代;8月上旬发生第3代;9月上旬为第4代,之后进入越冬休眠期。越冬场所主要为残留在果园内树上、树下的僵果,石榴园周围的玉米、高粱、向日葵秆,树皮裂缝及堆果场和其他残枝败叶中。成虫羽化集中在20时至翌日凌晨2时。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取食、交尾、产卵,尤以20~22时最盛。羽化后1d交尾,2d产卵,卵散产15~62粒。产卵期为2~7d。产卵场所一般为石榴果实萼筒内,其次是两果相并处和枝叶遮盖的果面或梗洼上。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对糖醋液也有趋性。卵7d左右开始孵化。在石榴园内,从6月上旬到9月中旬都有幼虫发生和为害,时间长达3~4个月,但主要以第2代危害最重。7月中旬常发现一果内有“2代同堂”现象,尤以第1代、第2代重叠常见。幼虫钻蛀部位较固定,一般从花或果的萼筒、果与果、果与叶、果与枝的接触处钻入。初孵幼虫啃食花丝或果皮,随即蛀入果内,幼虫蛀入果实后,食掉果内子粒及隔膜,同时排出黑褐色粒状粪便,堆集或悬挂于蛀孔部位。

4、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幼虫及蛹。采果后至萌芽前彻底摘除树上及捡拾树下僵病虫果及园内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清除果园周围的玉米、高粱、向日葵、蓖麻等遗株,进行深埋或烧毁;刮除树上老翘皮、朽木,并用1∶1的黏土和1%的1605粉剂合成药泥堵塞树洞,涂抹树上裂缝,可有效消灭越冬幼虫及蛹;随时摘除和捡拾树上地下虫果并深埋;解除树干上旧麻袋、草绳等绑缚物,集中焚毁。

(2)诱杀成虫。从4月下旬起,可在园内设置黑光灯、糖醋液、性诱芯等诱杀各代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