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冬季与初春是大棚蔬菜灰霉病的高发期,当棚内温度达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极易发生病害。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出现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严重的可导致整个大棚失收。
灰霉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1.把好苗床和种子消毒关。采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稀释100-200倍拌种,充分拌匀待晾干种子后播种。苗床采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瑞苗清)按1-2g/㎡剂量稀释500倍喷施苗床,预防苗期病害。
2.加强棚内湿度管理,注意通风透光。晴天待温度升高后慢慢通风,雨天湿度大时可撒干草木灰降低湿度。
3.选择对口高效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2.5%啶氧菌酯悬浮剂(阿砣)25-30毫升/亩、40%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30-40毫升/亩、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100克/亩喷雾;或用30%腐霉利颗粒熏蒸剂按推荐剂量施用,隔7-10天连续用药两到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