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1-06-01 02:00

1、症状:苗瘟:发生于秧苗三叶期前,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病苗基部呈灰黑色,终至枯死。叶瘟: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一般从分蘖至拔节期盛发,慢性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一般长1—1.5厘米,宽0.3—0.5厘米,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急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急性病斑的出现可视为田间病害大流行的先兆。节瘟:发生于茎节上,黑色,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潮湿时生灰色霉状物。叶枕瘟:发生于叶片与叶鞘交接处,不定形,灰绿色,其出现预示穗颈瘟易发生。穗颈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及枝梗上,病部成段变褐坏死,穗颈、穗轴易折断成白穗。群众称之为“吊颈瘟”。

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的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致病。适温(24—28℃)、高湿、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水稻抽穗期遇持续3—5天低温(<20℃)、多雨易诱发穗颈瘟;同一品种苗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始期最易感病;偏施氮肥,土壤干旱或长期深灌,皆易诱发稻瘟病。

3、防治方法:(1)、选用品种建议农户每家最好种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地块在年度间也要实现品种不断更换为好。

(2)、尽量减少初侵染源a、种子是稻瘟病初浸染来源之一,种子消毒是必须程序,目前生产上最好的药剂是25%咪酰胺,商品名施保克、使百克、菌威等,它即防治水稻恶苗病又防治稻瘟病。方法是:用25%咪鲜胺乳油2000—3000倍液(注意浓度高于2000倍液会抑制出芽或影响出芽率),在10—15℃条件下浸泡稻种60—70小时,浸种液面高出种子层面10—15厘米,每天早晚各搅拌一次,捞出直接催芽。b、尽量减少田间稻草叶、根茬残存量,最好就地烧掉。c、烧柴用稻草要垛放一起,并做好防雨。d、育苗棚应用过一年或在水稻田育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泼淋床面。e、个别秧苗有苗瘟的,在栽苗前1—2天,苗床喷20%三环唑(克瘟灵)悬浮剂400—600倍液,秧苗带药下地,还可减少田间预防用药劳动量。(3)、加强栽培管理a、培育壮苗是高产重要一环,同时也可有效减少稻瘟病的发生程度,秧苗不可过高、过细,要根系白,带分蘖,叶色绿,韧度高。b、水的管理,要“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即前期浅水勤灌,分蘖末期适时晒田,后期保持田间湿润。c、肥的管理,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适当控制氮肥,后期看苗补肥。(4)、药剂防治在稻瘟病各发生时期注意田间观察,叶瘟在我区在6月下旬—7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叶瘟要注意控制发病中心,及时喷药控病。施药以预防穗颈瘟为重点,在水稻始穗期(7月下旬),即破口初期,破口率10%左右喷药防治一次,必要时在齐穗期(8月5日至10日左右)再喷药防治一次。主要的药剂有:(1)40%富士一号(稻瘟灵)乳油每亩100—125毫升,兑水500倍液;该药是内吸性能较强的保护性杀菌剂,在病菌浸染前用药。(2)20%三环唑(克瘟灵、克瘟唑)悬浮剂400—600倍液(100—150克/亩);该药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用于叶瘟初发期和早期预防。(3)40%异稻瘟净乳剂每亩150—200毫升(500—800倍液);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用于叶瘟初发期和早期预防。(4)25%使百克(咪鲜胺)该药剂属低毒杀菌剂,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亩用量40—60毫升。注意亩兑水至少45公斤以上,正反两面都要喷到,重点喷在水稻叶背面,为了增加药液附着量,一喷雾器可兑一袋“有机硅”。喷药时间以晴天最好,在上午9点以后露水干了喷药。如遇连阴雨天气,应在雨中间隙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