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危害识别与防控

发布日期:2021-05-21 13:39

柑橘溃疡病属国内外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严重受害后会造成落叶、枯梢、甚至落果,影响树势,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导致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和品质,增加防控成本,经济效益受损。

一、危害症状识别

叶片症状:病斑初期针头大、黄色、油渍状、扩大后叶的正反面都隆起、破裂,呈海绵状,灰白色,病部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灰褐色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多近圆形,周围有黄色晕圈和釉圈,老叶病斑的黄色晕圈有时不明显。

枝条症状:病斑近圆形,灰褐色,表面粗糙、突起、无黄色晕环,几个病斑常连成不规则的斑块。干燥情况下,溃疡病斑海绵状、木栓化、隆起、表面破裂;潮湿时溃疡迅速扩大,表面完整,边缘油状。

果实症状:病斑与叶片相似,但火山口状开裂更显著,木栓化程度更高,坚硬粗糙,一般没有黄色晕圈,病部只限于果皮上,不发展到果肉。果实生育前期发生的病斑多隆起,中、后期发生的则较扁平。

二、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越冬,翌年借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病菌落到寄主幼嫩组织上,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为25~30℃,高温高湿天气是流行的必要条件。田间以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5月中旬左右、6-8月、9-10月为春、夏、秋梢发病高峰,6至7月上旬为果实发病高峰。

三、防控方法

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种植经过检疫合格的无病健康苗木。柑橘苗木、接穗、砧木、种子和果实的调运要按规定严格实施检疫,防止病害传播蔓延。保护区定期普查,发现零星病树、病苗,要立即采取烧毁铲除措施。

2、培育无病苗木。苗圃应选择在周围1000米以上无柑橘类植物的无病地区建立,并建立无病优质母本园,就地供应无病种苗。

3、加强栽培管理,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溉,早春修剪病虫枝,减少病菌源,控制夏秋梢生长,冬季及时清园、剪除病枝叶和果实、烧毁病果等。在发生区,果园周围建立防风林,以减小果园风速;及时摘除病枝病叶,集中销毁;在新梢转绿期和果实生长期喷施杀菌剂,尤其在暴风雨过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虫伤。

4、喷药保护。苗木及幼龄树以保梢为主,各次新梢萌发后20、30天(梢长1.5-3厘米,叶片刚转绿期)各喷药一次。成年树以保果为主,保梢为辅。保果在谢花后10、30、50天各喷药一次。药剂选用77%可杀得2000型8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64%福美锌·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药剂。冬季清园时或春季萌芽前喷施45%晶体石硫合剂50—70倍液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