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小麦良种云麦53号、绵麦31号等品种。
二、种子处理
1.晒种:晒种的目的在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晒种时将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摊成薄层,经常翻动,使种子得到均匀曝晒,一般晒2-3天。
2.选种:播种前用筛子等工具进行种子清选。
3.种子消毒:用冷水浸种5-6小时,使病菌孢子萌发,然后放到54℃的温水中浸种10分钟,迅速拿出用清水淋凉,就可杀死萌动的病原孢子;用0.2%的磷酸二氢钾浸种,有促进小麦早发壮苗的作用。
三、整地与底肥
1.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0厘米以上,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松是要松紧适度,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2.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整地时,一是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公斤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玉米秸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等肥力地块,一般基肥亩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硫酸锌1-2公斤。
四、适时播种
1.一般以日平均气温在13-18℃为适宜播种的气象指标,我县多在霜降前后10天(10月15-10月25日)播种。
2.适量播种
玉米套种小麦。采用套种带宽150厘米,小麦播幅60厘米,空行90厘米套种双行单株密植定向移栽玉米。基本苗要求每亩15万苗以上,亩用种量控制在5-6公斤,每亩小麦15000穴左右,即60厘米播幅播种小麦5行,株距15厘米左右,每穴播9-11粒左右。
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厘米为宜,深浅一致。
五、主要大田管理措施
(一)冬前冬季麦地管理
1.及早查苗。小麦3-4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确保苗齐苗匀早发。
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
(1)早施壮苗分蘖肥:小麦出苗后15-20天开始发生分蘖和次生根,亩用磷肥10公斤兑水25担或人粪尿20担泼施。
(2)重施蜡肥:一般在12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较为适宜。肥地、壮苗亩施尿素5公斤;瘦地、弱麦要亩施猪粪、人粪尿30担或尿素10公斤。
(3)中耕除草:冬前进行2次中耕除草工作,疏松表土。第一次在麦苗开始分蘖时进行,第二次在分蘖盛期进行,每次中耕结合清沟排水。
(二)春季麦地管理
春季麦地培育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巩固早期分蘖,提高成穗率,促进幼穗分化,形成大穗,保证茎叶健壮生长。
1.中耕和清沟防渍。麦地经过冬寒雨雪,土壤板结,开春后应及早中耕,提高土温,增加有效养分。这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过多,影响幼穗分化。春季还必须在每次雨后都要清沟,要求雨停水泄,地无水渍。
2.巧施拔节孕穗肥。小麦拔节期叶色正常褪淡,叶片尖端略扭曲,苗棵正常的亩施尿素5公斤;叶片发黄,叶片薄而直的,亩施尿素7.5公斤;叶片大而下垂,叶色浓绿,生长过旺的不施拔节孕穗肥。
(三)注重后期麦地管理
后期麦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早衰,防倒伏,促进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1.浇好灌浆水: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不仅可以保证其生理用水,同时还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2.叶面追肥: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点后,叶片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天连喷2遍,不但能防治早衰,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还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作用。
六、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锈病、蚜虫是我县小麦的主要病虫害。
(一)小麦白粉病防治方法:
1.麦收后进行深耕,清除带病植株残体,并铲除自生麦苗以减少病源。
2.选用抗病良种。
3.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注意排灌,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麦苗抗病能力。
4.在发病初期用15%粉锈灵100克兑水75公斤喷雾,防治1-2次。
(二)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
2.适时播种,避免过早过迟播种。
3.在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
(三)蚜虫的防治方法:
由于蚜虫繁殖快,蔓延迅速,必须及时防治,因此一般都采用药剂防治。
1.用50%抗蚜威100克兑水150公斤喷雾。2.用40%乐果乳油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3.用20%速灭杀丁100克兑水200公斤喷雾。
七、收割与储藏
1.小麦的适时收割,一般在蜡熟中期到末期。从籽粒来看,在田间抽样脱粒,大体有70%的籽粒已全部转黄,色泽有深有浅,腹沟尾部稍带绿色,籽粒含水量约25-30%即可收割。收割之前,为确保小麦籽粒的商品优势,不论是作种子还是作商品粮都应到田间去杂去劣,单打单收,分场单晒,保证种子纯度。
2.储藏:小麦脱粒后扬净晒干,麦粒含水量在12%以下时,即可袋装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