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春耕备播是奠定棉花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棉农要坚持因地制宜,宜棉则棉,宜粮则粮的指导原则,优化种植结构,选用优良棉花品种,搞好棉花生产。
一、精选良种,播前科学处理
(一)精选良种。选择高质量的棉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前提条件。生态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表现适合大部分棉田种植。
(二)晒种。没有脱绒包衣的棉种,播前15~20天进行晒种。
(三)药剂拌种。未脱绒包衣的棉种为防止病虫危害,也可采用药剂浸种和拌种。注意播种前一定要做好种子的精选,搞好催芽、拌种,以利出苗,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
(四)鼓励直接使用脱绒包衣棉种。脱绒包衣的种子,其整齐一致,健籽率、发芽率高。
二、造墒保墒,培肥地力
(一)造墒保墒,精细耕地。去冬以来降水较少,盐碱地植棉区要及时淡水压盐,造墒保墒同时要精细整地,力争棉田土壤达到“深、松、平、细、净”,做到上暄下实。灌水一般应在棉花播种前15-20天进行,以利土壤升温。
(二)科学施肥,培肥地力。一是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二是科学施用化肥。三是测土配方施肥。四是提倡施用缓控释肥和应用种肥同播技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简化生产环节。
三、适期播种,适增播量、适宜播深,确保播种质量。
(一)适时适墒播种。适时适墒播种是棉花一播全苗的关键。播种过早,棉籽在土里捂的时间过长易烂籽,播种过晚推迟了生育进程。当5cm地温稳定通过14℃时进入最佳播种期,我县一般在4月15~25日,盐碱地棉田可推迟到4月底。适墒播种就是力争播种时田间持水量达75%左右。不同品种播期应适当调整,一般中熟品种在4月中旬播种;中早熟品种,应在4月中、下旬播种;短季棉品种,应在5月10~20日播种。在这个范围内,播期要服从天气变化和墒情,一般选在冷尾暖头。
(二)适增播量。适量播种是保全苗、育壮苗的重要一环。脱绒包衣棉种尽可能采用半精量、精量播种,要遵循适墒播种、适期晚播、适深播种、适当增加播量的原则;适期晚播就是为缩短出苗时间,减少烂种、烂芽率,
一般在4月16日至26日播种;适深播种就是力争播种深度控制在2.5-3厘米;适当增加播种量就是每亩播种量比常年增加0.1-0.2倍。
四、规范播种方法
地膜覆盖栽培。土壤墒情好的壤土、粘土、盐碱土、应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五、播后检查和配套补救措施
播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毛籽播种的,如遇阴雨低温烂种严重,每行每米好种少于5~8粒时,应尽早翻种。光籽和脱绒包衣的棉种可根据棉种霉变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挽救。中熟品种,翻种时间不得晚于5月5日;出现种子落干时,若下面是湿土者,可采用镇压提墒的办法,若种子上下都是干土,可浇蒙头水,浇水量以水渗到种子四周为限,不宜过大,浇水后适时扶脊破包(如水种包包);播后遇雨,雨后要及时松破硬壳层,遇大雨或暴雨,晴天后要及时搂划。
六、保苗管理措施
(一)查漏补缺。当缺苗3成左右时,应尽早移栽补齐。未出真叶的棉苗,可采用苗龄在7天以内的芽苗移栽,出现真叶的苗要带土移栽,土台要大些,不可散台,栽后浇水要少;盐碱地、麦套棉、缺苗地段为保密度可以双株留苗。
(二)培育壮苗。根据棉苗长相,适时对瘦弱地块采取措施,可在棉苗现1~2片真叶时,用营养型植物生长促进剂进行一次叶面喷施,以促进健壮生长,同时,要勤中耕,促根下扎。
(三)防病治虫。
棉花苗期病害种类较多,主要是棉种带菌、低温、多湿造成的。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抗病品种;二是使用脱绒包衣棉种;三是棉田多施有机肥,注意钾肥的合理使用;四是加强棉田管理,早定苗,促苗壮,勤中耕,促根下扎壮苗。遇雨及时排水,雨后及时中耕,破除土壤板结,围棵松土,散墒晾根;五是化学防治,棉苗出土后,若遇低温多雨叶片病害严重时,可用40%多菌灵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也可用1:2:200倍波尔多液或1‰“401”药剂,喷苗1~2次。六是防治害虫,主要是地老虎、红蜘蛛、棉蚜危害,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严禁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生产上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及时除净杂苗杂草,改善棉株光照条件。
棉农根据棉田实际情况,落实上述种棉技术措施,培育茎粗、节密、无虫病的大、健、壮苗,为实现棉花早熟、优质、高效、高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