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叫白芦笋,不经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芦笋嫩茎条型匀称,粗细适中,质地细腻,纤维少,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口味清爽,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据医学界报道,芦笋对高血压、癌症、心脑疾病、肾炎、白血病等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在欧美国家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在国际市场上久畅不衰。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实行芦笋无公害栽培,市场前景更广,经济效益更高。
一、种植基地选择
种植基地要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要求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好、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旱能浇、涝能排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壤环境质量要求镉、汞、砷、铅、铬、铜等重金属符合GB15618质量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氟化物、氢化物、重金属等符合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氟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指标符合标准。
二、品种选用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优良品种要求植株生长旺盛,抗病性强,嫩茎抽生早、数量多、肥大,圆柱形,上下粗细均匀,顶端钝而紧密。一般可选用UC800,该品种表现为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商品性好、产量高。植株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属绿、白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三、培育壮苗
目前,芦笋多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壮苗。移栽时受伤轻,有利于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早期丰产的目的。
1.备足营养钵。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宽130~150cm,深10~15cm。制钵前每立方营养土施入腐熟的鸡粪15~20kg、磷肥1kg、草木灰5kg,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10cm,钵高10cm,每667g平方米大田备钵2500个。
2.种子处理。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吸水较慢,种子处理时先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捞出水面上的瘪种和虫蛀种后,用40~50℃温水浸泡,搓洗种子表面,打破蜡层后,用50%的多菌灵或8%腐钠合剂10g加水2.5kg,1kg种子浸泡24小时,再放入25~30℃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更换新水2~3次。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放入容器,盖上湿布,或直接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的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左右温水清洗或淋洗1次,经3~5天露白后即可播种。
3.适期播种。采取营养钵育苗,一般当年移栽定植。麦前移栽定植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定植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每钵点播一粒种子,播后覆细土2cm。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畦上用弓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
4.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培育壮苗、防治病虫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保持在20~30℃,晚上不低于12℃,并要经常保持湿润,干燥时在早晚洒水或喷水。70%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当苗长到20cm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幼苗瘦弱应补施苗肥,肥水结合。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发现蚜虫等危害及时喷药防治。
四、定植及当年田间管理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一经定植,土地即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4000kg、复合肥50kg。耕后耙平,搞好田间灌排工程,按行距180~200cm,南北纹线开挖定植沟、沟宽50cm,深40cm。移栽前先将一侧表土一半回填沟内,然后按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0kg、饼肥40kg、有机肥2000~3000kg的标准,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施入沟内。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cm为宜。当芦笋幼茎株高30cm以上时,植株有5~7个地上茎,粗度0.2cm,叶色深绿,有10~15条贮藏根时,即可移栽定植。定植株距25~30cm,每667平方米栽1500~2000穴。定植时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1次完成。大壮苗每穴栽1株,弱小苗每穴栽两株,壮弱苗分开定植。定向栽植,即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便于以后培土采笋。幼苗成活新茎长出后,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芦笋定植后当年应狠抓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核心的田间管理工作,才能达到早期速生丰产目的。定植后因植株矮小,应及时中耕除草。如天气干旱,应适时浇水,汛期及时排涝,严防田间积水沤根死苗。根据苗情补施10~15kg尿素促平衡生长。进入8月份以后,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应重施秋发肥,大力促进芦笋在8~10月迅速生长,为来年早期丰产奠定基础。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3000kg,复合肥50kg、尿素10kg。在距植株40cm处开沟条施。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入冬后,芦笋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其植株内营养向地下根部转移,有利壮根春发高产。冬末春初的2月份,应彻底清理地上植株,减少病害菌源。
五、定植第二年及以后采笋年田间管理
1.科学运筹肥水,施好“三肥”。三肥即催芽肥、壮笋肥和秋发肥。3月份结合垄间耕翻,培土施好催芽肥,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0~75kg或微生物高效活性有机肥50~100kg,或按氮、磷、钾5∶3∶2的配比施肥,满足鳞芽及嫩茎对无机营养需求。6月上中旬施好壮笋肥,每10~15天追施氮肥3~5kg、钾肥2~3kg,隔行浇水,此次肥水起接力作用,可延长采笋期,提高中后期采笋量。采笋结束后,及时清除残茎,在笋盘上喷洒杀菌剂,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5000kg,并按氮、磷、钾5∶4∶4配比施复合肥60~80kg,适时浇水或排水。8月中旬重施秋发肥,每667平方米施专用复合肥70~75kg,或按氮、磷、钾5∶3∶4配比施肥,保芦笋健壮秋发,为来年优质高产积累营养,培育多而壮的鳞芽。施肥后,一般应浇水,进入9月浇水要慎重,切忌大水漫灌,防止狂长。同时在采笋结束、新茎抽出后,要合理疏株,逐渐删除母茎,拔除过密、病残茎枝,每穴留10~15个健壮茎。在10~11月份养分积累期,可进行叶面追肥,用尿素0.2%、磷酸二氢钾0.3%、硼砂0.3%的混合溶液喷洒叶面2~3次,促进养分积累转化。此期若气候干旱,应浇跑马水,以延长茎株功能,增加营养积累。
2.科学采笋。绿芦笋在每天上午8~10时采收。根据商品质量要求,将伸出地面20~24cm的幼茎,在土下2cm处割下,集中分级出售。采收白笋,一般于3月25日前结合耕整施肥做好扶垄培土工作。要求土壤细碎,做成底宽60cm、高25~30cm、顶宽40cm的高垄,并达到土垄内松外紧,表面光滑。采收期每天早上8点前及下午4点后两次检查垄顶,发现土表龟裂,扒开表土,用笋刀于地下茎上部采收。采收时不可损伤地下茎。采后将垄土复原拍平,白笋采后要遮荫保管,及时分级出售。
3.综合防治病虫害。芦笋的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锈病、枯梢病,其中危害严重的是茎枯病和根腐病。虫害有:蝼蛄、蛴螬、地老鼠、木蠹蛾、十四点负泥虫、蚜虫等,其中危害严重的是蛴螬、木蠹蛾、十四点负泥虫。实践证明,防治芦笋病虫害必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1)农业防治。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在田间管理上注意增施钾肥,控制田间温度,防止狂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防止田间积水,清洁田园,合理采笋方法,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注重科学施肥,实行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2)物理防治。主要运用黄板诱杀蚜虫、糖醋毒饵或黑光杀虫灯诱杀。(3)生物防治。要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同时可采用病毒、残虫等防治害虫及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蛴螨素、农用链霉素、苏云金杆菌、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虫害。(4)化学防治。茎枯病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或田间喷洒;用农抗“120”200倍液,8%腐钠合剂250~300倍液,用于喷洒和灌根处理;用40%百可得900倍液或40%芦笋清200倍液加白乳胶粘合剂进行涂茎;用50%苯莱特乳油或40%茎枯灵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或0.4%波多尔多液喷洒。根腐病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8%腐钠合剂25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灌根。地下害虫防治可在定植或起垄前撒施5%敌百虫粉剂、5%西维因粉剂、爱卡士5%颗粒剂;危害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粉剂1000倍液灌根。木蠹蛾的防治,在人工灭蛹、灯光及糖醋诱杀的基础上,可用50%辛硫磷600~800倍或敌百虫药液进行灌根。用50%抗蚜威4000~8000倍液,50%辟蚜雾水分散粒剂4000~8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蚜虫。防治夜盗虫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800~1500倍液,或用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喷雾。十四点负泥虫的防治可用90%敌百虫1500倍液,50%辛硫磷1500倍液或生物农药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