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苹果栽培制度变革

发布日期:2021-05-01 00:48

利用矮化砧木,发展密植果园

2014年7月23日我有幸参观了河北农大苹果示范基地。基地位于顺平县南神南村,规模1500亩。果园实现了行间生草法,品种有三叶草、苜蓿、苕子等。果园果树全部套袋。生产全部是矮化短枝红富士(另有40多个苹果实验品种),株行距1m*4m,授粉树是王林(按1:4配置授粉树),亩均纯收入10000元,并创下13棵树收入10000元的记录。

结果树形:高细纺锤形,主干高度90-100cm,主干、中央领导干直立强壮,在中心干上,每10cm左右留一个结果枝,结果枝与中心干的粗度比1:5,当结果枝长到20-30cm时,拉至110°-120°,同一方向的结果枝上下距离为50-60cm左右,使枝条呈下垂生长。结果3-4年后应进行更替,全树保留40个左右的结果枝,必须克服主从不分,宾主不清,上强下弱,级差太小,枝组太长,树冠太高,冠间太挤,交叉重叠等弊端,通过整形修剪和拉枝,使矮化密植园实现“五好果园”。

科学化管理为当地果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产业化发展,并成为省内农业科技发展方面参观学习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