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稻稻曲病特效药,如何防治水稻稻曲病

发布日期:2021-04-27 13:02

水稻稻曲病,是为害水稻穗粒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我市呈局部重发的状态,是水稻生长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的发生一方面将直接影响水稻产量,通常发病的田块将减产10%-15%,严重的田块可达50%;另一方面稻曲病病菌会严重污染粮食,人、畜食用后影响健康。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尤其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多雨、低温,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发病重。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偏施氮肥、氮肥过多过晚也利于发病。栽培晚熟品种或插秧过迟能增加感病机会。通常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中晚稻重于早稻,粳稻重于籼稻。品种间的差异各地不一样,同一品种不同地方表现不同,同一品种同一地区播期不同表现也不相同。从近年的情况看,抽穗期间的天气状况是稻曲病轻重的关键。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消灭初侵染源。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硫酸铜液或多菌灵浸种12小时(2)合理追肥,科学管理。改进施肥技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适施保花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在水浆管理上,浅水勤灌,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3)掌握好施药时期,适时喷药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孕穗期、破口期和齐穗期是三个关键防治适期。要根据天气情况,抢晴在这三个时期用药,一些地方往往因为前期看不到病害而忽视了病害的防治,或因孕穗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严重,施药成本已经较高,为省成本忽略了稻曲病的防治,抽穗期遇连续阴雨又无法用药防治,齐穗期看看水稻清秀似乎无病又不防治,从而造成稻曲病严重。2、防治药剂:,43%戊唑醇,75%肟菌·戊唑醇,井冈·蜡芽菌。这几种药剂从近几年的防治效果看,都比较好,可以轮换使用。孕穗期(破口前5-10天),一定要防治一次。抽穗期遇连续阴雨,齐穗期一定要补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