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21-04-22 00:44

第一节主要虫害及防治

(一)红蜘蛛

又名桔全爪螨,是目前柑桔上普遍发生的害虫之一。它以口针刺破柑桔叶片、嫩枝及果实表面,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后,轻则产生许多灰白色小点,严重时全叶呈灰白色,引起落叶,对树势和产量影响较大。

1.主要特征

雌成螨体长0.3—0.4毫米,紫红色,足4对;雄成螨比雌成螨略小,体长约0.3毫米,鲜红色,楔形,腹末尖削;卵,扁球形,直径0.13毫米左右,红色,有光泽;幼螨体长约0.2毫米,淡红色,有足3对,体背着生刚毛16根。若螨的形色似成螨,但体形略小。

2.生活习性

年发生15—20代,无明显越冬现象;20—30℃是该螨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温度超过35℃就不利于该螨生存。4—6月和9—10月为发生盛期。卵多产在叶背的主脉两侧。冬、春季营养较丰富的品种(柚、脐橙和本地早等)植株发生量相对较大,在桔园分布有“中心虫株”的现象。

3.防治技术

⑴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中旬)1—2头/叶,3月下旬至花前3—4头/叶。花后至9月5—6头/叶(7—8月一般不治),10—11月2头/叶。

⑵春季清园春梢萌芽前可选用0.8—1波美度石硫合剂、松碱合剂8—10倍液、95%机油乳剂80—100倍液或99%绿颖150—200倍全园喷洒一次。

⑶萌芽至谢花前可选用药剂40%战红乳油2000倍液、0.5%甲氨基阿维菌素5000倍、20%螨四嗪乳油1500倍液、15%哒螨酮乳油1500倍液等。

⑷其它季节除萌芽至谢花前可选用药剂之外,还可选用73%锐螨净乳油2000-300倍液、1.8%虫螨克星乳油4000倍液、50%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在幼果期30℃以上不宜使用,脐橙果实易产生花斑)等。

⑸保护天敌合理用药,实施保健栽培,保护和利用食螨瓢虫、捕食螨、食螨蓟马、草蛉、虫生藻菌、芽枝菌和病毒等天敌。

(二)锈壁虱

又名桔锈螨,为害后的果称铜病果,呈紫红色或黑褐色;受害叶片的反面常能见到许多紫褐色网状斑。

1.主要特征

成螨体长0.1—0.2毫米,呈胡萝卜形。刚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后变橙黄色。卵圆球形,灰白色,透明而有光泽。若螨的形色似成螨,但体形小,一龄时灰白色,二龄时淡黄色。

2.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20代左右,年积温高的地方发生代数较多。一般以成螨在腋芽、卷叶及越冬果实的萼片下越冬。25—32℃是该螨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故夏、秋季是其繁殖高峰季节。雌螨为孤雌生殖,卵多散产在叶片背面及果实下凹处。大风大雨不利于该螨生存。波尔多液药剂有刺激其生殖和发育的作用。在桔园分布有“中心虫株”的现象。

3.防治技术

⑴防治适期5月中旬至10月。

⑵防治指标5月下旬至6月,叶片或果实上在10倍放大镜下1—2头/视野,或者当年春梢叶背初现被害状;7—10月,叶片或果实上在10倍放大镜下3头/视野,或者1块果园中发现1个果出现被害状;或者5%叶或果有锈螨。

⑶春季清园同红蜘蛛。

⑷药剂防治同红蜘蛛,但5%噻螨酮乳油可湿性粉剂和10%苯螨特乳油不宜选用。

⑸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汤普多毛菌、食螨瓢虫、捕食螨、食螨蓟马和草蛉等天敌。

(三)褐圆蚧

褐圆蚧,又名鸢紫褐圆蚧、茶褐圆蚧或黑褐圆蚧。主要吸食叶片和果实的汁液,受害处出现淡黄色斑点。

1.主要特征

雌成虫蚧壳直径为1.5—2.0毫米,呈圆形,紫褐色或暗褐色,成虫杏仁形。雄成虫蚧壳长约1.0毫米,椭圆形,成虫体长约0.75毫米,淡橙黄色,有翅1对,透明。卵长约0.2毫米,椭圆形,淡橙黄色,产于蚧壳下虫体后部。

2.生活习性

年发生3—4代,世代重迭明显;各代幼蚧盛发期:第一代5月中、下旬,第二代7月中旬,第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越冬代)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

3.防治技术

⑴防治适期春梢萌芽前(约2月中旬至3月上旬);第1代若虫盛发期(约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若虫盛发期(约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3代若虫盛发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

⑵防治指标5—6月,10%叶片发现有若虫;7—9月,10%果实发现有若虫2头/果。

⑶春季清园同红蜘蛛,但0.8—1波美度石硫合剂不在选用之列。

⑷药剂防治可选用40%速扑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99%绿颖200-300倍液、或40%杀扑磷乳油或40%蚧哒乳油800—1000倍液、或20%蚧冠乳油1000倍液交替使用喷1—2次。

⑸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寄生蜂、捕食瓢虫、日本方头甲和草蛉等天敌。

(四)矢尖蚧

矢尖蚧,又名箭头介壳虫或箭形介壳虫。以若虫或雌成虫为害叶片、果实、枝条,引起叶片枯黄脱落,严重时植株枯死;果实受害后呈黄绿色。

1.主要特征

雌成虫蚧壳长2.8—3.5毫米,前端尖,后端宽,末端呈弧形,状如箭头,黄褐色或棕褐色。雌成虫体长2.5毫米,长圆形,橙黄色。雄成虫体长0.5毫米,橙黄色。卵长约0.3毫米,椭圆形,橙黄色。

2.生活习性

年发生2—3代,世代重迭明显,主要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少量老熟若虫及蛹也能越冬。5月中、下旬为第一代若虫高峰期。7月下旬至9月、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分别为第二、三代若虫发生高峰期。1头雌成虫能产70—200头若虫。

3.防治技术

⑴防治适期防治适期在春梢萌芽前(约2月中旬至3月上旬)、第一代若虫盛发期(约5月下旬)、第二代若虫盛发期(约7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若虫盛发期(约9月上旬至10月中旬)。

⑵防治指标2月中旬至3月上旬,春季越冬代雌成虫0.5头/梢或10%叶片发现有若虫;5—10月,若虫3—4头/梢,或者10%叶片或果实发现有若虫为害。

⑶春季清园同红蜘蛛,但0.8—1波美度石硫合剂不在选用之列。

⑷药剂防治参照褐圆蚧。

⑸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寄生蜂、捕食瓢虫和日本方头甲等天敌。

(五)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叶片受害后出现黄色斑点,并诱发煤烟病。

1.主要特征雌成虫橙黄色,上覆有极薄的白粉,长0.9—1.3毫米。雄成虫体型较小,腹部末端有交尾用的抱握器。卵长约0.25毫米,长椭圆形,稍弯曲,有一短柄,直立,附着在叶片上。

2.生活习性

年发生4—5代,以二、三龄若虫在叶背上越冬,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大量羽化成虫,随即产卵。世代重迭,从3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在田间各虫态均可发现,特别是9月以后发育很不整齐,不利于防治。5—6月、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分别是各代一、二龄若虫的盛发期。

成虫羽化时喜欢在树冠内阴暗潮湿处活动、产卵,尤其在幼嫩的枝叶上居多。

3.防治技术

⑴防治适期春梢萌芽前(约2月中旬至3月上旬)、第一代若虫盛发期(约5月中下旬)、第二代若虫盛发期(约7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三代若虫盛发期(约8月上旬至9月)、第四代若虫盛发期(9月中旬至10月)。

⑵防治指标2月中旬至3月上旬,春季5%叶片发现有越冬代老熟若虫或0.5头/梢;5—9月,若虫2—3头/梢,或者5%叶片发现有若虫为害。

⑶春季清园同红蜘蛛,但0.8—1波美度石硫合剂不在选用之列。

⑷药剂防治参照褐圆蚧,使用时加入噻嗪铜或吡虫啉系列等药剂可提高防效。

⑸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寄生蜂、瓢虫、草蛉、大赤螨和小黑蛛等天敌。

(六)桔蚜

桔蚜,又名桔蚰、蚁虫或腻虫。成群为害幼嫩组织,造成叶片卷曲,严重时花蕾、幼果脱落。

1.主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1—1.3毫米,漆黑色,复眼红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与无翅型相似,有两对无色透明的翅,前翅分三叉。无翅雄蚜与无翅雌蚜相似,体深褐色。有翅雄蚜与有翅雌蚜相似。卵长0.6毫米,椭圆形。若虫体褐色,复眼黑色,也分为有翅和无翅两种。

2.生活习性

年发生20代左右,以卵在寄主枝条上越冬,在3—4月孵化为无翅胎生若蚜,若虫成熟后就开始胎生若蚜,继续繁殖为害,一头雌蚜能胎生数头到近百头不等。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4—27℃,春夏之交发生量大,秋和冬次之。春季天气晴朗,气温较高,蚜虫发生早而重;反之,雨水多,气温低或湿度高,不利于发生。如遇寄主不适或虫口密度过高,即大量有翅胎生雌蚜发生,迁飞到其它条件适合的植株或寄主上繁殖为害。有性桔蚜于秋末、冬初出现,交配产卵越冬。

3.防治技术

⑴防治适期春、秋嫩梢期(约4月上、中旬至5月下旬、约8月中旬至9月下旬),重点在春梢生长期和花期,中心虫株尽可能人工摘嫩梢。

⑵防治指标20%嫩梢发现有“无翅蚜”为害。

⑶药剂防治可选用药剂10%或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10%丰源粉剂2000—3000倍液、20%万紫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25%所值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10%蚜虱净粉剂3000倍液等。

⑷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寄生蜂和寄生菌等天敌。

(七)柑桔木虱

主要以若虫在嫩梢上吸取汁液,诱发煤病,以成虫为害叶片和嫩梢,影响光合作用。被害植株引起嫩梢萎缩,新叶扭曲畸形。它是传播柑桔黄龙病的媒介昆虫。

1.主要特征

成虫自头顶至翅端长2.8—3.0毫米,宽约0.7毫米,青灰色,具有褐色斑纹,上有白粉;卵长约0.3毫米,椭圆形,淡黄色;从二龄开始具有略透明的黄色翅芽,三龄时体色为黄、褐色相杂,五龄若虫开始体呈黄色。

2.生活习性

年发生6—7代,以成虫在寄主叶背越冬,在暖冬年份少量老熟若虫也可越冬,各个虫态全年可见,世代重迭。3月至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夏梢上产卵高峰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及7月中、下旬;秋梢上产卵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寿命可达半年以上。成虫在叶背及嫩叶上取食,静止时与叶片成40O角左右,取食时成450角左右。一头雌虫日产卵量多达120粒,一生产卵量最多的达800粒。

3.防治技术

⑴防治适期第1--3代若虫盛发期(4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第4--5代若虫盛发期(8月上旬至10月中旬)。

⑵防治指标20%叶片或果实发现若虫为害。

⑶药剂防治选用10%或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0%万紫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25%所值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10%丰源粉剂2500—30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等药剂交潜使用。

⑷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瓢虫、寄生蜂、草蛉、蜘蛛和寄生菌等天敌。

(八)潜叶蛾

潜叶蛾,又名画图虫。幼虫潜入表皮蛀食,形成弯曲带白色的虫道,使受害叶卷曲、硬化、易脱落;受害果实易腐烂。

1.主要特征

成虫体长约2毫米,白色;卵扁圆形,无色透明,壳极薄;幼虫黄绿色;蛹纺锤状,淡黄至黄褐色。

2.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0多代,以蛹或老熟幼虫越冬;4月下旬见成虫,以7-9月危害夏秋梢最甚;成虫多于清晨交尾,白天潜伏,晚间产卵;田间世代交叠,高温多雨时发生多,危害重。

3.防治技术

(1)、防治适期夏秋梢抽发期(7月上旬—9月中旬)。

(2)、防治指标50%嫩梢上未展开叶上有若虫。

(3)、药剂防治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1500~2000倍液,或96%海正灭虫灵3000~50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等等。

(九)花蕾蛆

花蕾蛆,又名桔蕾瘿蝇。成虫将卵产入花蕾中,幼虫孵出后食害花器,使花蕾变成黄白色、花瓣变厚变短而不能开放。

1.主要特征

雌成虫长1.5-1.8毫米,暗黄褐色;雄虫略小;卵长椭圆形,无色透明;幼虫长纺锤形,橙黄色,老熟时长约3毫米;蛹纺锤形,黄褐色,长约1.6毫米。

2.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个别为两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柑桔现蕾时,成虫羽化出土;成虫白天潜伏,晚间将卵产在子房周围;幼虫在花蕾中约10天,即弹入土中越夏越冬。

3.防治技术

(1)防治适期花蕾开始露白时(3月下旬至4月中旬)、花蕾中后期(约4月中、下旬)。

(2)防治指标上年花蕾为害率6%或当年露白花蕾3%有卵寄生,中后期花蕾5%有卵寄生和若虫为害。

(3)药剂防治花蕾露白、成虫尚未出土时,地面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在成虫羽化初期产卵之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0-800倍液、或75%灭蝇胺乳油5000-7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等喷洒树冠,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谢花时,幼虫即将入土,在地面施药以及摘除被害花蕾。

(十)卷叶蛾

卷叶蛾,土名青虫,以拟小黄卷叶蛾和褐带长卷叶蛾两种为主。为害新梢、嫩叶、花、果实,幼虫常将4-5片叶缀在一起取食,也可钻入果内引起落果。

1.主要特征

拟小黄卷叶蛾:雌成虫体长8-9毫米,黄色;雄虫略小;卵淡黄色,呈鱼鳞状排列成椭圆形卵块;幼虫一龄时头部为黑色,其余为黄褐色,老熟时为黄绿色,长17-22毫米;蛹褐色,长约9-10毫米。褐带长卷叶蛾:成虫体暗褐色,雌体长8-10毫米,雄体略小;卵椭圆形,淡黄色,呈鱼鳞状排列成椭圆形卵块;一龄幼虫头黑褐色,腹部黄绿色,其余各龄前胸背板和足为黑色,老熟时体长20-23毫米;蛹长8-13毫米,黄褐色。

2.生活习性

拟小黄卷叶蛾: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或蛹在卷叶内过冬,次年4月中下旬羽化,卵块常产在叶背面。褐带长卷叶蛾:一年可发生4代,以幼虫在卷叶、枯叶或叠叶中过冬,次年4-5月开始危害嫩叶、嫩梢和幼果,9月以后危害成熟果;成虫清晨羽化,傍晚交尾,卵块多于夜间产在叶片上。

3.防治技术

(1)防治适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和6月上旬,9月中下旬。

(2)防治指标幼虫3-5头/株

(3)药剂防治选用10%或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在谢花期、幼果期或新梢期卵孵化50%左右时喷1-2次。也可用黑色荧光灯或糖酒醋液(红糖1份,黄酒2份,醋1份,水4份)诱杀成虫。

(十一)嘴壶夜蛾

嘴壶夜蛾,又名桃黄褐夜蛾。以成虫在果实刺孔吸食果汁,刺孔周围可见木栓化边,出现软腐或黑色干腐,被害果极易脱落。

1.主要特征

成虫体长18毫米左右,翅展30—40毫米。头部棕红色,腹部背面灰白色。雌蛾触角丝状,前翅紫红褐色,有N形花纹,后缘呈缺刻状,雄蛾触角栉齿状,前翅色泽较浅。卵的直径约0.7毫米,呈球形。幼虫老熟时体长约44毫米,漆黑色。蛹长约17毫米,赤褐色,常有叶片包在外面。

2.生活习性

年发生4代,以幼虫及蛹越冬。黄昏后成虫飞入果园为害,天黑后增多,半夜后减少,天明后成虫飞回杂草、间作物、篱笆、墙洞和树干等隐蔽处。8—11月均能为害柑桔果实,以9—10月中旬为害最重。

3.防治技术

(1)防治适期果实成熟前期(约8—10月)。

(2)防治指标1%果实受害。

(3)果实套袋8月中旬开始套袋,套袋前防治好桔锈螨等害虫。

(4)药剂防治可喷5.7%氟氯氰菊酯(百树得)乳油1000—3000倍液或2.5%顺式氟氯氰菊酯(保得)乳油1000—2500倍液等。隔15—25天1次,采收前25天须停用。还可灯光诱杀或用药剂诱杀:将浸过约3分钟的30倍液40%丙硫磷乳油或50%乙基辛硫磷乳油的瓜果挂在桔园内诱杀;或用红薯饴糖2份、籼米甜酒1份、烂桔子汁1份、90%晶体敌百虫1份和水20份,经充分拌匀后置于钵内,每667米2放置钵4—5个,呈梅花形摆布,高度与树冠顶部相近,每天清晨捞出死蛾,隔4—5天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