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菌核病的防治

发布日期:2021-04-21 03:23

番茄菌核病主要为害保护地番茄果实;叶、果实和茎均可受害。叶片从叶缘开始发病,初呈水浸状,淡绿色,湿度大时长出少量白霉,病斑呈灰褐色,蔓延速度快,致叶枯死。果实被害多从果柄开始向果实蔓延。致未成熟果实似水烫状样。菌核外生在果实上,花托上的病斑环状,包围果柄周围。

病菌主要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在土中存活1-3年,当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放射出子囊孢子,借风雨随种苗或病残体进行传播蔓延。还能以菌丝通过染有菌核病的灰菜、马齿苋等杂草传播到附近的番茄植株上。湿度是子囊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限制因子,相对湿度高于85%子囊孢子方可萌发。也利用菌丝生长发育。因此,此病在早春或晚秋保护地容易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深翻,使菌核不能萌发。实行轮作,培育无病苗。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有条件的覆盖地膜,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发现子囊盘出土,及时铲除,集中销毁。加强管理,注意通风排湿,减少传播蔓延。棚室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于发病初期,亩用10%速克灵烟剂250-300克熏一晚上,也可于傍晚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7-9天1次。发病初期立即喷药,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植株茎的基部和地面上应喷洒药液。隔7-8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