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治花生叶斑病

发布日期:2021-04-06 17:10

花生叶斑病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因素,能使花生大量落叶,导致早衰,使饱果率降低。花生叶斑病常见的种类有褐斑病、黑斑病,焦斑病、网斑病。目前,我市已进入高温雨季,气象因素有利于花生叶斑病流行,请广大农民关注花生叶斑病动向,及时防治。

1、症状识别

褐斑病:初期为针尖状黄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病斑为黄褐色或暗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黑斑病:比褐斑病小,黑褐色,黄色晕圈较少或不明显,病叶背面有许多小黑点呈轮状排列,上生灰褐色霉状物。

焦斑病:病斑从叶缘顺叶脉向叶柄延伸呈楔形,最后形成“V”字形枯死斑。叶片最终卷曲脱落。

网斑病:病斑先出现在植株基部的叶片上,随着病害的流行,上部叶片也出现斑点。侵染初期,呈白网状,然后,侵染点随叶脉以放射状向外扩展,呈星芒状粉点,由白色变成灰白色、褐色至黑褐色,形成边缘不清晰的网状斑。高温、高湿,可出现大块斑,网斑病菌随叶脉扩展是其突出的特点。

2、发病规律

花生叶斑病菌在土中病残体上越冬,是初侵染源,随风、雨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5-28℃,相对湿度80%以上,一般雨后10天左右便有一次发病高峰出现,雨日3天以上,降雨量10毫米以上,露日3-4天即有利病害大流行。花生叶斑病通常在花生发育前期发病较轻,后期发病较重,幼嫩叶片发病较轻,老叶发病较重,品种间对病害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连作、沙土地、坡地、土层薄、地力低、花生长势差的条件下病害重。始发期一般在6月上旬,发病高峰期一般在7月底以后。覆膜花生始发期比露地栽培的提早5天左右;网斑病、褐斑病发病早于黑斑病10-15天;焦斑病发病最晚。花生叶斑病在通常情况下混合发生。

3、防治方法

3.1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

3.2选用抗病品种。

3.3改良土壤。施足基肥,增施农家肥,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

3.4清洁田园。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

3.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4000倍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一般每隔5-7天施用1次,连续用药2-3次,施药后若遇雨,要在雨停后及时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