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流胶病的发病规律与综防技术

发布日期:2021-04-04 03:50

李树流胶病leedingdisease,又称疣皮病,是危害李、柑桔、桃等果树植株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上。此病会造成树皮与木质部腐烂,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重时,全株树干枯死。下面给大家介绍下。

李树流胶病的发病症状

李树流胶病发病初期病部呈灰褐色,并渗出半透明黄褐色的树胶,病部树皮松裂、脱落,木质部显露,周围出现隆起。冬季气温较低时,常因寒潮以及早霜使枝干冻伤,容易诱发流胶病。梅州地区的天气条件,7月份气温过高,湿度不足,病害发生缓慢;8~9月份雨水较多时,可再蔓延危害。

李树流胶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分为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2种。

生理性流胶

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以主干发病最突出。发病初期病部肿胀,并不断流出树胶,3~4个流胶珠连在一起,形成直径3~10mm圆形不规则流胶病斑。树胶初时为透明或褐色,时间一长,柔软树胶变成硬胶块。雨后树胶与空气接触变成茶褐色硬质琥珀状胶块,被腐生菌侵染后病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者造成死树,雨季发病重,大龄树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

侵染性流胶

主要为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枝条,多从伤口和侧芽处入侵,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具有潜伏侵染特征,次年瘤皮开裂溢出胶液,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1年有2次高峰期,5月上旬~6月上旬1次,8月下旬~9月上旬1次,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

李树流胶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

李树流胶病是由葡萄座腔菌、桃囊孢菌侵染引起的。此外,树干害虫、冻害、霜害、受涝、土壤粘重及各种树皮损伤或环割树皮,也会引起流胶。李树流胶病的病原菌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第2年在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染。梅州地区每年在3月下旬开始发生流胶病。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春季低温多阴雨易引起树干发病,高温多湿的4~6月更是发病盛期。病原李囊孢菌通过风雨传播,再到枝条和树皮进行初侵染,其分生孢子发芽温度为8~40℃,最适温度为24~35℃,相对湿度85%~90%。病菌在树干、枝条病斑中越冬,于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开始喷射分生孢子,随气流、降水滴溅传播,从枝条皮孔或伤口侵入树皮再侵染。5~6月为侵染高峰期,9月下旬~10月中旬侵染缓慢停止。在管理粗放、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树体衰弱的情况下,易发生病害。

侵染途径

侵染性流胶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枝里越冬,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散发生分生孢子,随风而传播,主要经伤口侵入,也可从皮孔及侧芽侵入引起初侵染,可进行再侵染。特别是雨天从病部溢出大量病菌,顺枝干流下或溅附在新梢上,从皮孔、伤口侵入,成为新梢初次感病的主要菌源,枝干内潜伏病菌的活动与温度有关。当气温在15℃左右时,病部即可渗出胶液,随着气温上升,树体流胶点增多,病情加重,且土壤粘重、酸性较大、排水不良易发病。

主要的综防技术

根据李树流胶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在生产实际中防治此病应以农业防治与人工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主要控制孢子的飞散及孢子的侵入发病的2个高峰期。具体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