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木瓜蚜虫的危害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1-03-24 13:53

宣木瓜,又名贴梗海棠,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宣木瓜种植面积的迅速发展,也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场所。蚜虫是宣木瓜主要病虫害之一,主要有桃蚜和桃瘤蚜两种,严重影响了宣木瓜的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供大家参考。

1、蚜虫的危害症状及生活习性

1.1桃蚜

桃蚜又名桃赤蚜、烟蚜,此虫分布广泛,在木瓜树上全年发生,同期也危害桃、李、梨、梅花、樱花、月季、夹竹桃、香石竹、金鱼草、大丽花、菊花、仙客来、一品红、瓜叶菊等及十字花科多种植物。成虫、若虫多聚集在新梢和嫩叶上刺吸植物汁液危害,造成新梢和嫩叶纵向卷曲、皱缩,同时分泌大量的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

桃蚜的无翅胎生雌蚜体绿色,有时黄至红褐色,复眼红色,腹管较长,圆筒形。有翅胎生雌蚜头、胸部黑色,腹部深褐色。卵长椭圆形,初产时淡绿色,后变漆黑色。若蚜与无翅雌蚜相似,体较小。

蚜虫la发生20代以上,以卵或无翅胎生雌蚜在木瓜的冬蚜腋间及秋季萌发的嫩梢和蔬菜、农作物的叶背面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卵和越冬雌蚜发育为“干母”进行无性繁殖,并不断产生有翅蚜扩散危害05月底至6月初迁飞到林下及周围的夏季寄主烟草或其他农作物、蔬菜上进行危害,9~11月又陆续迁回到木瓜、桃、梨、李等果树上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1.2桃瘤蚜

桃瘤蚜又名桃瘤头蚜,分布范围同桃蚜相似,寄主植物除宣木瓜以外,还有桃、李、梨、樱桃、梅、艾等以及禾本科植物。成虫于宣木瓜初展叶期即开始危害,其危害状基本与前者相似,先期嫩叶纵向返卷,嫩梢卷曲萎缩,继而叶片出现白化刺吸点,再后来整个叶片枯黄脱落,新梢不能生长,导致落果、畸形和减产。

桃瘤蚜的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8mm,翅展5.1mm,浅黄褐色,额瘤显著,向内倾斜;触角丝状6节,略与体等长,第3节有30多个感觉圈,第6节鞭状部为基部长的3倍;腹管圆柱形,中部略膨大,有黑色覆瓦状纹;尾片圆锥形,中部缢缩;翅透明,脉黄色;各足腿节、胫节末端及跗节颜色较深。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mm,头黑色,复眼赤褐色;中胸两侧具小瘤状突起;腹部背面有黑色斑纹;体深绿、黄绿或黄褐色;额瘤、腹管、尾片与有翅胎生雌蚜相同。卵椭园形,黑色。若蚜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体较小、淡黄色或浅绿色,头部和腹管深绿色,复眼朱红色;有翅若蚜胸部发达,有翅芽。

该害虫在皖南地区1a可发生20多代,以卵和雌蚜若虫在木瓜基部芽腋的裂痕处越冬,3月上旬越冬卵孵化成“干母”进行无性繁殖,当宣木瓜新芽萌动,抽枝展叶时开始危害,4月底至5月中旬产生有翅蚜,大部分迁飞到林下及周围农作物上危害,9~10月又重新回到宣木瓜或其他果树上危害并产卵越冬。

2、蚜虫危害严重的原因

该虫的发生不但与近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有关,还和栽培园艺有关。其中过量施用氮肥,是造成蚜虫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氮肥过多和偏施氮肥,诱发木瓜大量抽发:次嫩梢,新定植的木瓜幼苗新梢生长期延长,木瓜园田间持嫩指数增高,使木瓜树成了蚜虫重要的夏寄主,蚜虫危害呈上升趋势。

3、两种蚜虫的防治

3.1改善栽培技术

①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氨、磷、钾肥,防止由多施氮肥引起2次梢和树体徒长。②改进施肥方法,促进春梢健壮抽发生长。将基肥提前到11月份完成,用量占总量的80%,以有机肥为主,结合三元复合肥施入;萌发肥提前到2月中旬施用,以氮肥为主,猛攻春梢,促早发、早成熟。

3.2营林措施

①鉴于蚜虫的寄主十分广泛,尤其对多种果树和农作物危害严重,我们在造林设计上要尽量避免与其他果树混交以减少其转主;②避免在林间套种瓜、豆、烟叶、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农作物;③在进行木瓜林冬季管理时,结合修剪剪除秋梢嫩叶,刮除病斑、翘皮、粗皮,清除枯枝、落叶、杂草、根颈处徒长枝、根蘖苗,清除虫卵和雌性若蚜的越冬场所。④清除地面枯枝落叶集中焚烧并深翻树盘,销毁残枝败叶,以减少越冬病虫源。

3.3保护利用林间天敌

木瓜林内蚜虫的天敌十分丰富,田方鑫等(2005)对宣木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发现,木瓜林内捕食性天敌达20多种,如瓢虫、草蛉、蚂蚁、蚜小蜂等都是蚜虫的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注意保护天敌,尽量在冬季和早春益虫入蛰休眠后选择使用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3.4化学防治

对于防治药剂的选择,应本着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尽量选用保护剂和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①冬季结合木瓜病害的防治使用石硫合剂3~5度喷雾防治,同时对主干涂刷白涂剂保护。②木瓜的生长季节可选用苦烟乳油、松脂酸钠等生物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慎用化学农药。在虫口密度确实较大难以控制时,可以在木瓜成熟采摘前1个月,使用吡虫啉、蚜虱净或抗蚜威等进行喷雾,压低虫口。③可以考虑使用真菌杀虫剂。目前真菌杀虫剂的应用在害虫无公害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