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在生长发育中常常会发生叶片变色、卷叶,甚至枯死等生理现象,农民朋友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常常误认为是病虫害所至,并进行药剂防治。其结果是既耽误了防治时机,造成减产,又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正确鉴别其生理性病害的症状是减少投资,获取高产的关键。
一、由于温湿度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1.症状:早晨,黄瓜叶片边缘似水烫,有许多角形或圆形的水浸状斑,日出后症状逐渐消失,这是由于室内湿度过大,叶片蒸腾作用受抑制所致。
2.症状:叶薄,叶色浅绿,叶尖较长,大,叶片伸展不平而略呈勺状,叶柄长而下垂,质地脆嫩或发生纵裂,易折断。这是由于温度高,土壤湿度过大所致。
3.症状:叶大,叶色黄绿而无光泽,有时叶缘周围呈现一圈黄绿色,叶尖和茎部顶端不伸展。这是由于温度高,土壤过于干旱所致。
4.症状:叶大,叶色深率。生长缓慢,叶片向一边扭曲,形似病毒病症状。这是由于温度低,土壤过于干旱所致。
5.症状:生长不舒展,顶梢茎节缩短,雄花雌花开到株顶,顶端花芽封顶,俗称“花打顶”,因持续低温所致。
防治措施:以上这些症状主要跟设施内温度和土壤湿度有关,因此只要注意及时通风、合理灌溉、保持设施内适宜的温湿度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黄瓜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30℃。黄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5~32℃。长期处于5℃左右的低温下,黄瓜生长延迟和生理障碍。在光照不足、湿度较低和营养状况不良,尤其是二氧化碳浓度低时,黄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也会降低。黄瓜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是12~14℃,最高为38℃。黄瓜生长发育最适地温为25℃。
二、一些肥料因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1.症状:黄瓜叶缘黄化,叶子形状像倒扣的碗,俗称为“降落伞叶”,此为黄瓜缺钙所致。
2.症状:叶片主脉间叶肉褪绿,变为黄白色。褪绿部分向叶缘发展,直至叶片除叶缘或大叶脉顶端保持一定程度的绿色外,叶脉间均黄白化,俗称为“白化叶”,此为黄瓜缺镁所致。
3.症状:叶缘部叶脉间出现水浸片状伤痕,先软后枯,枯后变为灰绿色。该现象多发生于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的温室或大棚,这是由于黄瓜“氨气中毒”所致。
4.症状:植株上部叶片小,叶缘反卷呈伞状,生长点不舒展,但叶色浓绿。这是由于肥料施用过多所致。
防治措施:出现以上各种症状时就要加强土壤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促进根系发育良好,及时通风换气再有针对性的补施各种液态微肥就能很快的缓解症状,对于施肥过多的现象则要酌情增加浇灌次数以便溶解土壤中肥料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