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生态茶园的树种配植

发布日期:2021-03-09 00:09

人工立体复合型生态茶园是依靠多层次、多物种的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土地及自然资源,提高间作茶园系统的光能利用率,改善茶园的微域环境,控制病虫害的孽生,有效提高茶叶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复合型生态茶园的树种的配植应坚持以下原则:以茶树栽植为主,间作其他作物为辅;坚持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相结合;坚持浅根树种与深根树种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从高、中、低、地四层充分利用空间光能,达到提高茶树的品质、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复合型生态茶园的树种的配植分茶园内行间树种配置和茶园周、过道树种的配置。

1、茶园内行间树种的选择:宜选种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落叶果树和药材树,如杨梅、银杏、柑桔、李子(空心果)、柿子、枇杷、桂花树、金银花、杜仲……等。特别是大量落叶的树种更有利于土壤矿质层养分的转化和土壤表层养分的富集,可保持和提高茶园土壤肥力;落叶不会影响茶园冬季及早春的光照作用,因而不会影响春茶的萌发,也不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率;而夏、秋季因茶树有遮荫保护,能降低茶园温度并提高茶园湿度,有利于减轻夏、秋茶的苦涩味,增加茶叶的持嫩性,从而可提高夏秋茶的品质。切忌间种竹子、梧桐、花椒等树木。因为竹子根系发达,要争养分;梧桐遮荫面大,会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花椒分泌有特殊的气味,会影响茶叶品质。

2、茶园周、过道树种的选择:茶园四周及园间走道两侧宜选种常绿树木,可附带种植一些芳香花草。常绿树如水冬瓜、桂花、杨梅等。水冬瓜于冬季可抵御风霜雪冻,有利于茶园冬季的有效积温,有利于天敌的栖息,有利于增加茶园的CO2浓度;杨梅树根系有菌根,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因而可促使茶园稳产高产。

3、行间树的合理种植密度为:株距5M左右,行距4.5M,平均每亩可种30株左右。秋末宜修剪茶蓬一次,通过定型修剪后的茶树,树高控制在60一70CM,这样有利于增强茶树的抗寒防冻能力。

4、茶园在非采摘季节行间可放养鸡、鸭、鹅等家禽,即可增加茶园有机肥,又可减少茶园害虫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