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潜叶蝇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2021-03-06 03:51

水稻潜叶蝇为双翅目,水蝇科,又名稻小潜叶蝇,是秧田期的主要害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地。

(一)危害特征

寄生于水稻及某些禾本科杂草,以幼虫潜食叶肉,在上下表皮中间取食叶肉,残留叶表皮使受害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在其中可见乳白色至黄白色长形无足的小蛆形幼虫,后期还可见小而长的褐色至黄褐色多节的长条形两头尖的蛹,致稻叶变黄干枯或腐烂,严重时全株枯死。每年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稻苗生长,重则造成稻苗死亡。

(二)生活习性

成虫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在稻苗、禾本科杂草上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6月上中旬为幼虫为害稻苗盛期。成虫有趋蜜糖和喜低温的习性,多在白天活动。在深水灌溉条件下,卵散产在下垂或平伏水面的叶尖上,生产上深灌或秧苗生长瘦弱时,危害较重。

(三)防治技术要点:

(1)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浅水勤灌,降低田间湿度,避免深灌,可减少潜叶蝇落卵量,发生严重地块可排水晒田。

(2)利用成虫喜蜜糖习性可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在稻苗床设置糖醋液诱杀成虫。

(3)秧苗带药下地,可在插秧前2-3天叶面喷施灭蝇胺、阿维吡虫啉、溴氰菊酯等药剂提前预防,对潜叶蝇有很好的防效。

(4)移栽大田后,密切注视水稻潜叶蝇的发生消长动态,及时掌握虫情,及时打药防治。

(5)注意水稻潜叶蝇自然天敌种群的保护和利用,在施药时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性的化学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