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栽培有哪些方法?

发布日期:2021-03-02 16:34
问:
水稻节水栽培有哪些方法?

1、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水稻控制灌溉是指移栽至返青期,田面保持0.5-2.5厘米的浅水层,返青以后田面不再建立水层。根据水稻生理生态需水特点,以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控制耕层土壤含水量在60-80%),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较大幅度地减少水稻生理生态需水量。

2、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技术: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是指在旱育秧的基础上,在移栽后覆膜旱管,整个大田期田基本面不建立水层。

3、水稻浅湿灌溉技术:水稻浅湿灌溉即浅水与湿润反复交替、适时落干、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一种间歇灌溉模式。操作要点如下:①浅水勤灌促返青、分蘖,水层深度0.5-3厘米。②分蘖后期及时晒田。当茎蘖数达到有效穗数80%时,排干田水晒田7-10天,使耕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③拔节孕穗期间歇灌溉。每次灌水后水层深3厘米,水耗尽后3-4天再灌水。④抽穗开花及乳熟期湿润灌溉。每次灌水水层深2厘米,水耗尽后3-4天再灌水。⑤黄熟期自然落干,遇雨排水。可节水10%-30%。

4、水稻浅湿调控灌溉技术:水稻浅湿调控灌溉是把浅水、湿润、间歇3种灌溉方法科学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规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返青、浅水促蘖、苗足晒田、浅湿长穗、湿润灌浆、黄熟落干”的原则,以控制稻田水层上限和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为手段。掌握“后水不见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标灌排水”的做法,从而确定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灌溉。除移栽至分蘖前期和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2-3厘米的浅水层外,其余生育期灌水上限为2-3厘米,下限指标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0%-80%,一般灌水后间隔4-6天再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