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预报

发布日期:2021-02-16 05:30

据我区植保植检站及各群测点监测,今年水稻二化螟越冬虫口基数较大,不同地理生态区越冬代二化螟蛾的始见期、蛾峰期及田间落卵期均较去年推迟10天以上,发蛾量大,高于近年。冬后基数调查,二化螟平均亩活虫量1141.6头,同比去年少3.8%,成活率89.9%。河市灯下4月19日始见越冬代二化螟蛾,较去年推迟10天,4月27日止,河市、麻柳灯测点累诱螟蛾63头、105头,同比去年增29头、增74头,海拔较低的南岳、石桥、河市群测点性诱监测,越冬代蛾分别于4月9日、14日、19日始见,均较去年推迟11~15天,4月27日止,各点累诱蛾143头、120头、32头,4月22~27日各点均出现明显第一蛾峰,峰日分别诱蛾32头、30头、20头。海拔较高的堡子群测点4月24日见蛾,较去年推迟11天,目前已累诱蛾21头,4月27日出现第一蛾峰。

根据监测结果,结合冬后基数、史料、天气趋势等多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一代二化螟总体为偏重发生,在翻耕较迟、未翻耕及少耕的冬闲田成片区域大发生,发生重于常年,平坝浅丘区5月上旬初各地开始进入田间产卵盛期,也是释放“生物导弹”的最佳时期,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开始陆续进入卵孵高峰期,早发区5月上旬末可见低龄幼虫为害,低山深丘区相应推迟7~10天,5月中旬中进入产卵盛期,5月下旬初进入卵孵高峰期。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生态情况,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指导和推广工作,抓住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盛发期的防治关键时期,及时选用低毒高效持效期较长的对路药剂防治,杀虫保苗,减轻虫害。

一、药剂防治适期

东南部的麻柳、南岳等类似地理生态区域在5月10~19日,河市、石桥等类似地理生态区域在5月14日~23日,海拔较高的赵固、堡子、香隆等类似地理生态区域在5月22日~31日施药为宜。

二、绿色防控措施

1.性信息素及装置诱杀措施:螟蛾羽化始期开始,水稻生产区集中成片推广应用性信息素及装置诱杀措施,每亩田安装1个二化螟飞蛾诱捕器装置。

2.释放寄生蜂天敌防控:在各地理生态区于螟虫产卵始盛期开始,每亩次悬挂带有活体寄生蜂及病毒的杀虫卡4~6枚,间隔5~7天左右再悬挂1次,人工释放活体赤眼蜂,寄生二化螟卵块,减轻田间害虫发生为害,此法宜大面积连片应用,不能与化学农药同时使用。

3.生物化学农药防治:药剂选择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农药为主,可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核·苏云菌、甲维·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药剂防治,并配合使用农药减量增效剂,应用生物药剂品种时,施药期应适当提前,确保药效。

三、注意事项

1.稻鱼、稻虾、稻蟹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和临近种桑养蚕区,需慎重选用药剂。

2.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

3.水稻一代螟虫防治期是病虫害防治用药高峰期,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优先推广应用生物天敌、理化诱控等措施,使用农药时,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塘、库、堰、河流等地丢弃剩余农药、废弃液、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应进行集中回收处理,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施药防治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安全施药,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施药作业人员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作物安全,确保稻米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