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备播及播后管理技术指南

发布日期:2021-02-09 13:03

小麦播种:以主攻质量,增加总产为目标,突出抓好优种配套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精细整地、适期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减灾防灾能力。

具体技术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布局

根据气候特点、品种特性、水肥、土壤等因素,坚持“丰产性、抗逆性兼顾”的原则,选择对路品种。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足底肥

施足底肥是争取冬前壮苗的关键措施。麦田施肥要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稳氮、控磷、补钾、配微”的原则,增施有机肥,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依据产量目标和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合理施肥。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底肥亩施氮肥(N)7~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公斤;产量水平500~600公斤,底肥亩施氮肥(N)6.5~7公斤,磷肥(P2O5)7~9公斤,钾肥(K2O)4~6公斤;产量水平400~500公斤,底肥亩施氮肥(N)7~8公斤,磷肥(P2O5)6~8公斤,钾肥(K2O)3~5公斤。同时配合施用锌、硼等微量元素。

三、实施秸秆还田、精细整地

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培肥地力,秸秆还田要把秸秆粉碎2遍,秸秆长度小于5厘米;旋耕深度要尽可能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次;连续三年以上旋耕或免耕的地块,需耕深30厘米以上;耕后耙地、耱压,达到土地平整、上虚下实,土地细平的要求,切忌在土地耕翻后土壤过暄状态下播种。

四、搞好药剂拌种、防病防虫

做好播前药剂拌种,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发生。一般用3%的敌委丹250—300毫升+2.5%适乐时100—200毫升,对水500毫升,拌麦种50公斤,防治小麦全蚀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黑粉病。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对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防治地下害虫(拌种后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

五、适期晚播、合理播量

小麦适期播种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培育冬前壮苗,更有利于小麦春季节水技术管理的落实。综合我县光热条件,确定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7日至15日,最晚应在霜降前播完,播量10-12公斤,根据地力水平适当调整播量,10月15日后播种的地块,每推迟1天,基本苗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万,即亩播量增加约0.5公斤。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降低播量,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适当提高播量。

六、足墒、精细播种

小麦播种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80%左右,如种麦前没有充足的降水,一定要洇地造墒,切忌抢墒播种;如果播期降雨过多,要待土壤水分散发到播种要求湿度后再播种,粘土地可以采取先播种,播后立即浇水的办法。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苗全、苗匀,是高产的基础,要求机手调整好播种机,田间操作时要匀速、慢速行进,播深3-5厘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