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蛀心虫的具体方法措施

发布日期:2021-01-25 22:03

水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水稻的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下面是针对二化螟的一些防治技术,包括在农药杀虫剂方面的选择。

水稻二化螟又称钻心虫、蛀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钻蛀水稻茎杆危害。二化螟危害极大,防治不好的田块损失20—30%,严重的能造成绝收。

一.为害特点

幼虫钻蛀茎杆,因危害部位和生长时期的不同而表现不同。初孵幼虫危害集中在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造成枯鞘。2龄后开始蛀入稻茎危害,分蘖期造成枯心,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灌浆成熟期造成虫伤株。幼虫常群集危害,钻蛀孔圆形,孔外常有少量虫粪,一根稻杆中常有多头幼虫,多者可达数十头甚至过百头,杆内虫粪较多。一般一头幼可危害3—5株水稻。

二.防治技术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努力适应“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农业防治:

秋后、早春将水稻根茬、茎杆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发现枯鞘、枯心、枯穗的被害株时,应及时拨除,不但可减少虫量,而且可以防止幼虫转株危害。

2、化学防治:

(1)50%虫杀手可溶粉每亩50克;

(2)18%杀虫双水剂每亩150—200毫升,兑水喷雾。整个水稻生育期间用药3—5次(间隔7—10天);

(3)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30—4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药效期可长达20—30天。

上述各种方法的施药时期保持3—5厘米浅水层3—5天,可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