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用品种以生长期在60-65天的特早熟品种为主,可选用早大白、东农303、费乌瑞它、鲁引1号、津引8号等。
2、种薯处理及播种期。每亩需备种150-180公斤。种薯切块、种薯催芽和地膜马铃薯栽培中的方法相同。催芽时间一般在播前的15-20天。汉中市一般在12月上中旬较为适宜,这样马铃薯出苗一般在次年的2月上中旬,能有效避开元月中下旬的低温。
3、整地。整地施肥选择疏松肥沃、地势较高、灌排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每亩用农家肥1500-300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草木灰200公斤,结合施基肥翻耕备用。
4、播种
⑴、播种密度实行双行起垄种植,以南北走向为好,这样受光均匀,地温一致,出苗整齐。垄距80厘米,每垄种2行。株距20-25厘米,播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汉中一般在12月中旬前后播种,播种后当天扣棚。
⑵、底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再用50公斤15-15-1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做种肥,也可用20公斤磷酸二铵、20-30公斤碳铵再加20-25公斤的硫酸钾做种肥,施于播穴或播沟内,注意肥料尽量减少与种薯接触。
⑶、覆盖地膜。盖时膜要让地膜平贴畦面,膜边压紧盖实,以利增温。并在盖时膜前喷施乙草铵除草剂,然后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马上覆盖地膜。地膜以1000×0.006毫米或2000×0.006毫米规格为宜。盖土厚度控制在8-10厘米,起垄高度15厘米。为防止匍匐茎过度伸长,结薯延迟,也可在出苗后的3月初夜间棚温达12℃左右时撤掉地膜。
5、建棚与扣棚
⑴、建棚。用长2.5-3.0米、直径1.5厘米的竹竿两根搭梢对接,搭成高90厘米、宽3.0~3.2米的小拱棚,选用宽4米的农膜覆盖。也可根据材料建成6米和8米宽的中棚。
⑵、扣棚。播种后应及时扣棚,用土将农膜四边压紧压实,尽量作到棚面平整。棚两边每隔1.5米打一个小木桩,用14号铁丝或塑料压膜线栓住两边小木桩压紧塑料薄膜,以达到防风固棚的目的。
6、精细管理
⑴、温度调节生长期保持白天16℃-20℃,夜间12℃-15℃。生育前期可在中午开小口排除有害气体。3月中下旬,当气温达到20℃,每天上午9时开始打开棚膜通风,下午3点左右闭风。进入4月上中旬,当外界气温白天在20℃以上,夜间在12℃以上时,进行昼夜全揭膜通风。放风注意顺风开口,放风口应由小到大,防止大风口冷风闪苗。另外,放风部位温度低影响生长,应经常调换放风部位。有霜冻时仍应盖膜防霜,视天气状况及时撤棚。
⑵、光照调节生育期间应经常用竹竿振荡棚膜,使膜上水滴落地,增加膜的透光性。
⑶、肥水管理因拱棚内不便追肥,应在播种前一次施足基肥,在拆棚后喷两次0.2%的磷酸二氢钾。薯块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浇水不要浸过垄顶,保持土壤通气性,促进薯块膨大。生育后期不能过于干旱,否则浇水后易形成炸裂薯,降低商品品质。
7、适时收获。在4月中下旬马铃薯进入商品成熟期时即可收获,也可根据市场行情及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