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炭疽病的症状
黄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生橙黄色点状胶质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重者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变黄褐色,逐渐细缩,致幼苗折倒。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棚室湿度大,病斑呈淡灰至红褐色,略呈湿润状,严重的叶片干枯。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症状常具不同表现型,易与叶斑病混淆。主蔓及叶柄上病斑椭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包围主蔓,致植株部或全部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呈淡绿色,后为黄褐色,或暗褐色。病部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常开裂。叶柄或瓜条上有时出现琥珀色流胶。
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4号、早青2号、中农1101、夏丰1号。此外。中农5号、夏青2号较耐病。采用无病种子,做到从无病瓜上留神,对生产用种以50-51℃温水浸种20分钟,或冰醋酸100倍液浸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
(2)实行3年以上轮作,对苗床应选用无病土或进行苗床土壤消毒。减少初侵染源。采用地膜覆盖可减少病菌传播机会,减轻为害;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在棚室进行生态防治,即进行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田间操作。除病灭虫,绑蔓、采收均应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蔓延。
(4)塑料棚或温室采用烟雾法。选用45%仔菌清烟剂,每亩次250克,隔9-11天熏1次,连续或交替使用,也可了傍晚喷撒6.5%甲霉灵超细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8%克炭疽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
(5)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
①合理轮作:实行与非瓜类作物2~3年轮作。
②选择抗病品种:如津杂1号,津杂2号,中农5号,津研4号,津研7号等品种比较抗病。
③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也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冰醋酸100倍,浸种20~30分钟后清水冲洗后再播种。
④加强管理:实行高畦地膜覆盖栽培,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农事操作要在露水消失后进行。保护地栽培上午适当闭棚,控制温度在30~33℃,下午及时通风排湿,防止棚顶滴水,使保护地相对湿度在70%以下,可抑制该病发生。
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25%施保克乳油3000~4000倍液,或25%绿怡乳油25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500倍液,或75%猛杀生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或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注意轮换使用,每隔5~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